[发明专利]方便调节透风率的桥梁用风屏障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029.0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8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顺;华建民;黄海林;傅先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调节 透风 桥梁 屏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透风率的桥梁用风屏障,应用在桥梁抗风结构领域,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以及连接于两根立柱之间并间隔设置的多组风障单元,每组所述风障单元包括上风障板、上转轴、下风障板、下转轴、连杆、滑槽通道、滑块、压紧弹簧、推进块和推进套筒。本发明利用机械式的方式调节风屏障的通风率,摒弃电控式方式调节通风率的成本高、维修不便等诸多缺陷,同时实现风屏障的通风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随桥梁上的气动特性自行调节,并且实现风屏障通风率自行调节的范围/临界点可人为便捷的设置,使风屏障本身具备很好的可调节性,可更灵活的适用不同的风力场景,保证其实用价值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抗风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调节透风率的桥梁用风屏障。
背景技术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对桥面的行车风速值提出了限制,当桥面风速大于此值后,出于行车安全性考虑,桥面一般需进行交通管制。若桥址的风环境恶劣,势必影响到桥梁的通车率,进而影响到桥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为了保障桥面侧风行车安全性及提高桥梁的行车环境风速,常规的做法是设置风屏障。常规桥梁用风屏障为平板型或板条型,风屏障的封闭面部分则可以抵挡部分风载荷的冲击,保证桥面的行车安全。但是,设置风屏障的同时也增大了桥梁主体结构的风阻系数,为减小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常规平板型风屏障开有不同形状的透风孔,常规板条型风屏障上各板条间留有一定间距,冲击桥梁风载荷的部分气流由透风孔或板条间的间距疏散后进入桥面区域,以降低对桥梁本身的侧面冲击。简单来讲,风屏障在具备挡风特性的同时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疏风特性,才能兼顾行车安全性及桥梁结构本身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而常规风屏障的结构通常是固定不可调节的,就意味着其的通风率不能随着风力大小进行自由的变换选择,即是尤其是对于大跨度桥梁,特别是跨海的千米及千米以上大跨度桥梁受风荷载的影响较大,海上区域气流变化剧烈,常规风屏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较大的风荷载对桥上行车及桥梁结构安全都是一种威胁。
为保证桥上行车安全性,并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风能力,需将桥梁上的风屏障设计为可根据桥梁的气动特性调节其本身通风率的结构,以灵活的适应不同的风载荷作用于桥梁结构的情况。为此,专利CN101864740B公开了一种桥梁用活动风屏障,但其通风率的调节也用到了复杂的电控系统,将直接导致风屏障的产品成本升高,以及后期维护的不方便,维修成本的高昂,最终导致桥梁投资成本增高。同样的,专利CN10489498B公开的一种全自动智能控制的桥梁风屏障就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方式来实现风屏障通风率的自由调节,如应用到了传动电机、风速传感器和中央微处理器等,高昂的产品成本和维修成本不谈,多电子结构在海上这种气流变化及天气变化剧烈的桥体上应用,其设备故障率势必很高,且后续维修替换部件也十分麻烦,因此认为上述电控调节通风率的风屏障本身实用性不佳。而专利CN102587269B公开的一种组合型桥梁风屏障,其采用了非电动的机械式调节方式改变通风率,但其改变通风率的方式却是通过手动增减多层风屏障板,以调整风屏障的透风率,其方案本身的可调节性也较差,调节的灵活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透风率的桥梁用风屏障,利用机械式的方式调节风屏障的通风率,摒弃电控式方式调节通风率的成本高、维修不便等诸多缺陷,同时实现风屏障的通风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随桥梁上的气动特性自行调节,并且实现风屏障通风率自行调节的范围/临界点可人为便捷的设置,使风屏障本身具备很好的可调节性,可更灵活的适用不同的风力场景,保证其实用价值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 下一篇:自升降减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