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差干扰降振爆破中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2890.5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7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韩亮;朱建明;李学彬;高林生;胡洋;辛崇伟;邱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D1/055 | 分类号: | F42D1/055;F42D1/06;F42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祁献民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扰 爆破 最优 时间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微差干扰降振爆破中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工程爆破领域,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最优微差时间。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位置;根据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距离目标位置的距离,从单孔波形数据库选择第一单孔波形和第二单孔波形;第二单孔波形按照预定延迟时间延迟,依次得到延迟后的单孔波形;每个延迟后的单孔波形和第一单孔波形自坐标原点依次叠加,得到叠加后的波形,分别确定各叠加后的波形的最大振幅;根据最大振幅及预定延迟时间,得到振幅与延迟时间关系的分析图;分析图中振幅小于第一单孔波形的最大振幅与第二单孔波形的最大振幅中的较大值对应的延迟时间,确定为最优微差时间。本发明适用于确定最优微差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爆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差干扰降振爆破中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而来的是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这个过程中,爆破作为一种在矿山开采和基建施工中的一种便利、高效的技术手段,促进了我国在矿山开采及各种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进程。然而,爆破本身会带来剧烈的振动,对爆破地点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在爆破过程中,需要考虑降低爆破振动效应。
微差干扰降振是目前岩土工程爆破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其中微差间隔的确定尤为重要,虽然不少学者分别从振幅、主频及能量方面研究了叠加波形的时频特征,并提出了最优微差时间的确定依据,但并未考虑传播距离对最优微差时间的影响,计算得到的最优微差时间不够准确,往往不能满足现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差干扰降振爆破中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最优微差时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差干扰降振爆破中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微差干扰降振目标位置;确定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其中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为相邻间隔起爆的炮孔;确定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距离所述目标位置的距离;根据第一炮孔距离所述目标位置的距离,从预先建立的单孔波形数据库中选择第一单孔波形;其中,所述单孔波形数据库中,存储了不同距离条件下的振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单孔波形;根据第二炮孔距离所述目标位置的距离,从所述预先建立的单孔波形数据库中选择第二单孔波形;将第二单孔波形按照预定延迟时间延迟后,依次得到多个延迟后的单孔波形;将每个延迟后的单孔波形和第一单孔波形自坐标原点处依次叠加,得到叠加后的波形,根据叠加后的波形,分别确定各叠加后的波形的最大振幅;根据各叠加后的波形的最大振幅,以及所述预定延迟时间,得到振幅与延迟时间关系的分析图;根据所述振幅与延迟时间关系的分析图,振幅与延迟时间关系的分析图振幅小于第一单孔波形的最大振幅与第二单孔波形的最大振幅中的较大值所对应的延迟时间,确定为相邻间隔起爆的炮孔之间的最优微差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确定微差干扰降振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单孔波形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第二炮孔距离所述目标位置的距离,从预先建立的单孔波形数据库中选择第二单孔波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单孔波形和/或第二单孔波形按照预定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根据所述振幅与延迟时间关系的分析图,振幅与延迟时间关系的分析图振幅小于第一单孔波形的最大振幅与第二单孔波形的最大振幅中的较大值所对应的延迟时间,确定为相邻间隔起爆的炮孔之间的最优微差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所述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中所装雷管的段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所述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中所装雷管的段别,包括:根据所述最优微差时间,确定每个段别以所述最优微差时间起爆的概率;将所述最优微差时间起爆的概率最大的段别,作为所述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中所装雷管的段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科技学院,未经华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