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识别汽车充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82647.3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3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胡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钊杰 |
| 主分类号: | B60L53/65 | 分类号: | B60L53/65;B60L5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00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识别 充电桩 汽车充电装置 充电接头 伸缩电机 滑动块 停车位 电流检测装置 压力传感器 侧面设置 充电模块 充电状态 检测模块 启动模块 滚轮 滑槽 停车场 充电 停放 检测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汽车充电装置,它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滚轮;停车位的地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充电模块的侧面设置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包括启动模块;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上设置有电流检测装置;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该自动识别汽车充电装置是一种通过对停放汽车的充电状态进行检测,自动识别是否需要充电,并根据识别结果自动调节充电桩所在位置,使得停车位能够充分利用,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为了让新能源汽车拥有更好的充电环境,现在的城市中都配备有充电桩的公共车位,使用者能够在此区域内停车充电,为新能源汽车随时随续航充电;然而现有的充电桩为了保证停车场既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车位,又能为传统燃油车提供车位,一般都会标识有专用的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因此对于停车位的建设规模有一定大小的要求,而对于区域较小的停车场则不能实行这样的建设方式;其次,由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强制的使用检测设备,因此经常会出现燃油车停在新能源汽车车位的现象,从而造成新能源汽车无法进入车位充电的情况,车主只能重新寻找停车场,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此外,若停车场内的新能源停车位使用率不高,则也会使得燃油车无法停放汽车,造成车位闲置的现象,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综上所述,因此存在着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汽车充电装置,通过对停放汽车的充电状态进行检测,自动识别是否需要充电,并根据识别结果自动调节充电桩所在位置,使得停车位能够充分利用,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为车主带来便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自动识别汽车充电装置,它包括充电模块及检测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滚轮;停车位的地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停车位的后侧,所述滑槽与停车位的停车方向垂直;所述充电桩本体通过所述滑动块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充电模块的侧面设置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包括启动模块,所述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与所述滑动块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电机每一次的伸缩距离与一个车位的宽度距离一致;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上设置有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伸缩电机的启动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汽车车位的后端,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伸缩电机的启动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包括红外发射装置及红外接收装置;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固定外壳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停车场入口处;所述固定外壳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定位孔数量相同的红外发射装置,所述固定外壳设为对称的两个,另一个所述固定外壳内设置有相同排布的所述红外接收装置;所述识别模块通过导线与停车场闸机的控制模块联通。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模块底部的滑槽设置有定位导轨;所述定位导轨设为倒T型,所述滑块的底部设为相同的形状,所述滑块滑动装配在所述定位导轨内;所述定位导轨的端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低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钊杰,未经胡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6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