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下线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80423.9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财;朱天宇;陈远军;周安健;金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G01R31/00;G01M15/00;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系统 下线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下线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测功机台架拖动电机按预设转速转动后,电机控制器根据电机的假定旋变角度初始值和采集的电机的旋变信号,计算电机的转子假定位置;根据转子假定位置,设置电机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分别为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控制电机运行转动;根据采集的电机的三相电流、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计算并存储电机实际的旋变角度初始值;根据上位机发送的测试指令,利用旋变角度初始值对电机的预设性能进行测试;本发明通过电机控制器对电机实际的旋变角度初始值的自学习,减少人工校正旋变定子的过程,避免了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依赖,减少了工装,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下线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驱动系统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下线检测,通过下线检测实现电机总成的旋变初始角度校正、外特性等性能检测,是电驱动系统出厂前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技术中,对于传统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机总成)和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总成)一般是分开的。如图1所示,在进行下线检测前需将电机总成与测功机台架装配固定,电机控制器总成用机械工装固定在固定平台上,用高、低压线束连接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接通电源与电机控制器之间高压线束,连接上位机等。台架搭建过程测试工装、线束连接复杂,所耗费的装配时间较长,设备复杂。
然而,实际装车时电机总成和电机控制器总成随机匹配,电机控制器总成软件中需预先写一个固定值旋变角度初始值θ1,所有电机总成需将旋变角度初始值θ2调节与电机控制器总成软件值θ1一致,控制精度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通过手工调节旋变定子位置,来校正电机总成旋变角度初始值。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校正才能将电机旋变角度初始值调整至正确位置,且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同理电机总成和电机控制器总成随机搭配,电机总成和电机控制器总成性能需分别测试通过才能保证电机的外特性合格,电机测试时需配合标准电机控制器一一测试外特性,电机控制器需一一测试电流输出能力(或外特性)。
这就使得现有的下线检测方法工装复杂、时间较长、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成为目前制约生产节拍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生产效率,增加成本。
因此,如何能够减少下线检测时电驱动系统的工装,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下线检测方法及系统,以通过电机控制器对旋变角度初始值的自学习,减少工装,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的下线检测方法,包括:
测功机台架拖动电机按预设转速转动后,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机的假定旋变角度初始值和采集的所述电机的旋变信号,计算所述电机的转子假定位置;
根据所述转子假定位置,设置所述电机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分别为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控制所述电机运行转动;
根据采集的所述电机的三相电流、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计算并存储所述电机实际的旋变角度初始值;
根据上位机发送的测试指令,利用所述旋变角度初始值对所述电机的预设性能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性能包括外特性、扭矩精度和效率中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机的假定旋变角度初始值和采集的所述电机的旋变信号,计算所述电机的转子假定位置,包括:
对所述旋变信号进行解码,获取旋转变压器位置;
将所述旋转变压器位置与所述假定旋变角度初始值之差作为所述转子假定位置。
可选的,所述假定旋变角度初始值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0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