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津利咽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79768.2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1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P11/04;A61P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林佰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刘帅帅 |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药食同源组合物 生津利咽 辣木籽 药食同源中药 急慢性咽炎 薄荷 急性咽炎 消炎止痛 重量份数 蒲公英 苦杏仁 生甘草 配伍 肿痛 咳嗽 应用 配方 缓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津利咽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应用,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辣木籽:1份~8份,蒲公英:1份~30份,生甘草:1份~8份,苦杏仁:1份~8份及薄荷1份~2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混合辣木籽及药食同源中药,配伍合理,整个配方生津利咽、消炎止痛的效果极佳,对于缓解急慢性咽炎引发的喉咙肿痛、干痒、咳嗽有很好的疗效,对于急性咽炎有治愈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津利咽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咽喉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现代医学已证实:细菌、病毒及一些物化因素,如吸烟、喝酒、食管性反流等,刺激会使咽部发生炎症,造成咽粘膜层充血,粘膜下部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亢进,从而引起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异物感及声音嘶哑等,咽喉炎病因临床有内、外之分,外因多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风热之邪;内因多为素体阴虚,又嗜食辛辣煎炒,痰热蕴结,上灼咽喉或日久耗伤肺肾之阴,导致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成痰,痰热循经上扰咽喉,清道失利所致。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治疗咽炎疾病的中成药较多,如六神丸、喉炎丸、西瓜霜和金嗓子含片等,普遍都是以药物的形式给予患者,甚至有的需要患者提供处方才能购买,这类药物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疗效较差,对于急性的咽喉肿痛见效慢,有的必须配合抗生素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第二:有的虽然有效果,但口感较差,需要患者提供处方才能购买,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第三:有的虽然服用方便,可以自由选购,但对于嗓子肿痛、干,痒的症状也没办法解决,没有生津消炎的功效,目前市面上的药物以缓解患者不适为主,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持续见效,并不能是患者真正意义上的好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津利咽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应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津利咽药食同源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辣木籽:1份~8份,蒲公英:1份~30份,生甘草:1份~8份,苦杏仁:1份~8份及薄荷1份~20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辣木籽:1份~5份,蒲公英:1份~25份,生甘草:1份~5份,苦杏仁:1份~5份及薄荷1份~15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辣木籽:2份~4份,蒲公英:15份~20份,生甘草:2份~4份,苦杏仁:2份~4份及薄荷5份~12份。
上述一种药食同源组合物在制备生津利咽药物制剂及保健品中的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药物制剂为含片或糖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混合辣木籽及药食同源中药,配伍合理,整个配方生津利咽、消炎止痛的效果极佳,对于缓解急慢性咽炎引发的喉咙肿痛、干痒,咳嗽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于急性咽炎有治愈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辣木籽,在印度,有一种被称为“传奇之树”的植物——辣木树,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辣木树龄约可达20年,树高可达7-12公尺,树干直径可达20-40公分,树皮为软木质,根有辛辣味,种子果实饱满,有白边较多,颜色偏浅,辣木籽的营养价值很高,辣木所含钙质是牛奶的4倍,辣木所含蛋白质是牛奶的2倍,辣木所含钾是香蕉的3倍,辣木所含铁是菠菜的3倍,辣木所含维生素C是柑橘的7倍,辣木所含维生素A是(B胡萝卜)的4倍,具有生津止渴及消除炎症的作用,同时能治疗咽喉肿痛,对急慢性咽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9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