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79332.3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5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芳;时君;季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70;A24F40/40;B05D7/24;B05D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金属 纳米 电子 加热 组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首先选择耐高温的基底,在基底正中间粘贴细长形掩膜版,将金属纳米线墨水涂覆在耐高温衬底上,薄膜放入四氯化锡醇溶液中浸泡后烘干处理,再将之前基底中间贴附的掩膜版去除,在导电薄膜两端制备线电极连接金属导线,再在衬底上涂覆一层纳米尺度的硅溶胶保护层和玻璃釉。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一种可以替代使用加热丝的传统电子烟加热组件,其具有加热温度高、加热均匀,并能够有效防止烟油对加热组件的腐蚀,且加热组件表面不导电,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满足传统卷烟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型烟草制品,其中电子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虽然电子烟口味众多,但基本原理均是利用电阻片加热,将烟油雾化或特选烟草烘烤成可供人们吸食的气溶胶。但是传统加热器使用的加热丝组件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不耐高温和腐蚀,因此研发工艺简单、廉价,并且能够适用于电子烟的加热器件尤为迫切目前电子烟加热片的制作方法工艺复杂、制备成本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替代传统使用加热丝的电子烟加热组件。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长条形耐高温基底,在所述基底中央沿长度方向粘贴一条细长形掩膜版,所述掩膜版长度小于基底长度,所述掩膜版的一端与基底一端齐平或超出基底端部;
步骤2:将金属纳米线墨水涂覆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金属纳米线前驱薄膜;
步骤3:将所述金属纳米线前驱薄膜在四氯化锡水溶液中浸泡后,再经过去离子水浸泡后取出烘干,形成金属纳米线导电薄膜;
步骤4:将所述掩膜版去除后,在所述金属纳米线导电薄膜中央沿长度方向形成未覆盖金属纳米线的绝缘带,然后进行热处理;
步骤5:在所述基底端部制备一对连接所述金属纳米线导电薄膜的导电电极,两个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带两侧;
步骤6:在器件表面整体涂覆一层硅溶胶,然后放入烘箱进行干燥;
步骤7:在所述硅溶胶表面涂覆一层玻璃釉,然后放入陶瓷舟后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待玻璃釉完全晶化后完成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耐高温基底为陶瓷基底或玻璃基底,预先依次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20-3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掩膜版远离导电电极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纳米线墨水为银纳米线墨水,制备方法为:将多元醇法合成的银纳米线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5-10mg/mL的银纳米线胶体,然后在所述银纳米线胶体中加入浓度为0.2-0.8mg/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得到银纳米线墨水;其中,银纳米线胶体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体积比为95: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四氯化锡水溶液的浓度为0.1-0.8mol/mL,浸泡时间为20-40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进行180℃,30分钟的热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为:利用掩版遮盖导电薄膜,只留出导电电极的位置,然后通过蒸渡、溅射金属制得,或者用导电胶连接电极引线,实现引线与导电薄膜通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在烘箱进行80℃干燥。
进一步的,步骤7中,所述陶瓷舟放入退火炉后,退火炉在30min内从室温升到350-450℃,然后最高温保持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9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