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8207.0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明;陈宣瑞;艾萌萌;韩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32 | 分类号: | H02K1/32;H02K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液孔 轴向 内转子电机 径向导流 转轴 转子 外部循环 液冷系统 出液端 进液道 进液管 冷却液 内转子 电机内部热量 输出端连接 电机领域 冷却效果 冷却液沿 散热效果 转子绕组 进液端 进液 连通 喷洒 散发 | ||
一种适用于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内部热量难以散发,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转轴的一侧为进液端,另一侧为出液端,进液端的转轴上开有至少一条进液道,位于内转子内部的转轴上开有若干径向导流道,内转子上开设有若干轴向通液孔,进液道、径向导流道和轴向通液孔连通,外部循环部分的输出端连接进液管,进液管中的冷却液通过径向导流道将冷却液送至轴向通液孔,冷却液沿轴向通液孔流至出液端并通过离心力喷洒在转子绕组伸端后通过外部循环部分收集;本发明适用任何内转子电机,散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损耗导致发热,温升会损坏绝缘或加速老化。转子铜耗、旋转产生的机械耗、轴伸的摩擦损耗、转子发热严重,需经气隙通过定子机壳散出,且散热性能差,因此,为了提高电机的性能和输出功率就必须改善电机的冷却条件,现有的电机冷却方法通常为自然冷却、强迫风冷、风-风冷、风水冷和水冷等,其中充液水冷式直接作用在电机的发热部分,冷却效率高,通常使用在煤矿开采方面,但传统的充液冷却方式应用范围窄,会对电机的机械性能带来影响,影响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
一种适用于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包括外部循环部分和内部冷却部分,所述内转子电机包括内转子和嵌插入内转子内部的转轴,转轴两端向外延伸至内转子的外侧,所述转轴的一侧为进液端,另一侧为出液端,进液端的转轴上开有至少一条进液道,位于内转子内部的转轴上开有若干径向导流道,内转子上开设有若干轴向通液孔,所述进液道、径向导流道和轴向通液孔连通,外部循环部分的输出端连接进液管,进液管中的冷却液通过径向导流道将冷却液送至轴向通液孔,冷却液沿轴向通液孔流至出液端并通过离心力喷洒在转子绕组伸端后通过外部循环部分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端的转轴端面沿转轴轴向方向向内凹陷形成进液道,进液道内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壁与进液道的内壁之间留有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道为一条,所述进液管的中轴线、进液道的中轴线和转轴的中轴线共线。
进一步的,进液端侧的内转子上安装有进液端转子压圈,进液端的转子压圈上开有若干进液孔和若干内导流道,内导流道将转轴上径向导流道与进液孔连通,所述进液孔与轴向通液孔连通。
进一步的,出液端侧的内转子上安装有出液端转子压圈,出液端的转子压圈上开有若干出液孔和若干外导流道,所述出液孔与轴向通液孔连通,外导流道将出液孔与出液端转子压圈边缘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循环部分包括液槽、集液器和注液泵。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循环部分包括冷却器。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为冷却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任何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该冷却系统由于转轴的径向开油孔与转子压圈和转子轴向油路相通,在油压和离心甩力的作用下,冷却油充分的冷却电机的转子,又因往往电机转子是整个电机温升最高的部件,从而显著改善转子散热。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任何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该冷却系统由于转轴尾端打通油路,且注油管不与转轴内壁相接触,从而不影响转轴的正常运行,且保证转轴的机械强度,通过液冷和热传导可解决转子和转轴温升过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任何内转子电机的转子液冷系统结构,该冷却系统由于转子压圈设有油路出油口,利用油压和转子离心甩力,使冷却油通过转子油路和另一端的转子压圈内的油路喷洒在电机定子绕组伸端上,通过液冷和传导散热可解决定子绕组温升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8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浸式永磁电机
- 下一篇: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