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8072.8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4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旭斌;肖文信;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H01H50/18;H01H5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接触 电阻 变化 继电器 | ||
1.一种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单元(10)、转动设置于电磁线圈单元(10)一侧的旋转永磁衔铁(20)、第一端与旋转永磁衔铁(20)的一端活动地抵接的滑块(30)、与滑块(30)的第二端活动地抵接的动触头单元(40)及与动触头单元(40)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单元(50),动触头单元(40)包括动触头端子板(41)、与动触头端子板(41)连接的两个动触头弹片(42)及两个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动触头弹片(42)上的动触头(43),两个动触头弹片(42)之间具有间隙,静触头单元(50)包括静触头端子板(51)及两个间隔固定设置于静触头端子板(51)上的静触头(52),滑块(30)包括底板(31)、与底板连接的延伸板(32)及设置于延伸板(32)远离底板(31)的端部的推动片(33),两个动触头弹片(42)的末端均位于推动片(33)朝向底板(31)的一侧,推动片(33)先后抵接并拉动两个动触头弹片(42),使得两个动触头(43)先后与对应的静触头(52)分离并脱离接触;两个动触头(43)分别为第一动触头(431)及第二动触头(432),两个静触头(52)分别为第一静触头(521)及第二静触头(522),第一动触头(431)与第一静触头(521)可活动地抵接,第二动触头(432)与第二静触头(522)可活动地抵接;所述两个动触头弹片(42)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动触头(431)与第二动触头(432)在动触头弹片(42)的高度平齐;第一静触头(521)与第二静触头(522)在静触头端子板(51)上的高度平齐;推动片(33)包括位于延伸板(32)远离底板(31)的端部的第一侧的第一抵接块(331)及位于延伸板(32)端部的第二侧的第二抵接块(332),第一抵接块(331)与设有第一动触头(431)的第一动触头弹片(421)活动地抵接,第二抵接块(332)与设有第二动触头(432)的第二动触头弹片(422)活动地抵接,第一抵接块(331)朝向底板(31)的一侧与第二抵接块(332)朝向底板(31)的一侧平行且存在不为0的垂直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动触头弹片(42)的末端之间设置有开口(44),动触头端子板(41)的中部且正对开口(44)的位置开设有通孔(45),滑块(30)穿过动触头端子板(41)的通孔(45)及开口(4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44)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朝向旋转永磁衔铁(20)的侧面开设有凹槽(311),旋转永磁衔铁(20)朝向底板(31)的一端设置有支脚(21),所述支脚(21)位于凹槽(311)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32)的中部还突出设置有限位块(34),两个动触头弹片(42)的末端均位于推动片(33)与限位块(34)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小接触电阻变化量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块(331)与限位块(34)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抵接块(332)与限位块(34)的第二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80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