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6841.0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1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张丽君;徐永昌;胡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23/00 | 分类号: | C07D323/00;B01D5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徐迅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氟冠醚类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提供了式(I)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合成制备方法简洁、疏水性强、易溶于有机相。将式(I)化合物用于萃取分离锂同位素,萃取和反萃分离过程中两相分离快速、效率高、对锂同位素具有很高的分离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在锂同位素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锂元素的天然稳定同位素包括锂-7和锂-6,其丰度分别为92.48%和7.52%。锂同位素经过分离浓缩后,其中的锂-7同位素材料(丰度99.995%)是钍基熔盐反应堆中为必不可少的熔盐冷却剂,同时,高丰度的锂-7同位素材料也是压水反应堆中的pH调节剂。另一方面,高丰度的锂-6同位素材料是可控热核聚变堆中的必须燃料。因此,锂的两种天然同位素在核能工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锂同位素的实验室分离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电磁法、分子蒸馏法和气体扩散法等)和化学方法(如电迁移法、电解法、锂汞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交换法等)(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1,13,1)。目前,能够工业化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是锂汞齐液液化学交换法(Chem.Phys,1976,64,1828),但是该方法需使用大量的汞,对操作人员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且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产品产量需求。
冠醚类化合物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具有特殊的选择性配位络合能力,因此该类化合物也被用来分离锂同位素,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液固化学交换法和液液化学交换法。
采用液固化学交换法,冠醚类化合物可作为树脂活性单元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锂同位素。如发明专利申请CN201210274233.1和CN201210274356.5开发了冠醚类聚合物液固分离体系,该体系虽具有较高的单级分离系数,但液固分离法难以实现多级级联富集和放大生产。
采用液液化学交换法,冠醚单体可作为萃取剂分离锂同位素。如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952278.3公开了冠醚类萃取剂、疏水性离子液体和稀释剂组成的萃取体系;发明专利申请201510952117.4报道了具有冠醚结构的疏水性离子液体用于萃取分离锂同位素;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976889.1报道了苯并氮杂冠醚类化合物萃取分离锂同位素的应用。冠醚类化合物作为萃取剂分离锂同位素时,其有机相中富集物为锂-6;另一方面发明专利CN103801194和CN104140379报道了多芳环类萃取剂,其有机相中富集物为锂-7。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法中,还存在污染严重、萃取率低、萃取反应速度慢、不易操作、反萃效率低、萃取剂难合成、分离系数不高等缺陷,迫切需要开发可以高效、快速萃取分离锂同位素,且同位素分离系数高的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可用于高效、快速萃取分离锂同位素的含氟冠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式(I)化合物,
其中,n为0、1、2、3、4、5、6、7、8、9、10、11或12;和
m为1、2或3。
在另一优选例中,n为0、1、2、3、4、5、6、7、8、9或10。
在另一优选例中,n为0、1、2、3、4、5、6、7或8。
在另一优选例中,m为2或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化合物选自下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化合物选自下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萃取剂,其包含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式(I)化合物以及稀释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