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及切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75370.1 | 申请日: | 2019-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8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胡育根;高一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1/36;H01Q1/44;H01Q1/50;H01Q5/10;H01Q5/20;H01Q5/328;H01Q5/3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手持 移动 终端 天线 装置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及切换方法,解决了手持效应对手持移动终端天线信号影响大的问题,该天线装置包括:馈入天线,与移动终端内的多频信号源馈电连接;至少两个寄生天线,位于所述馈入天线的两端侧,并与所述馈入天线形成有耦合间隙,所述馈入天线可通过所述耦合缝隙与所述寄生天线耦合产生谐振信号;所述每个寄生天线通过调谐开关连接参考地,所述调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馈入天线与所述寄生天线耦合产生谐振信号馈入天线。本发明通过天线多分支的切换设计,通过选择工作的寄生天线,避开人手吸收信号最强的位置,实现左右手手持场景下,人手对天线性能影响最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及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承载消费者交互信息的主要终端,基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和手机产品竞争的激烈,全金属外观手机和全面屏设计,以其独特的手感和外观,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手机外观设计的趋势。
由于全金属外壳对内置天线具有较强的屏蔽性,现有的新天线技术均通过将金属外壳切割后,利用金属外壳的一部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以保证天线的高辐射频率。与此同时,在天线辐射问题解决的同时,由于人手持场景下不可避免地会触摸到作为辐射体的金属机壳部分,由于人手的容性效应,会较以前内置天线的设计基础上造成更强的手持衰弱效应,并且在左右手的手持影响并不一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天线切换分集ASDIV技术即芯片根据使用场景将主天线在手持情况下切换到手机顶部,以部分解决天线信号问题。但是手机底部天线作为分集天线或多入多出MIMO技术天线分支场景下仍起到信号收发作用,对天线性能仍有明显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及切换方法,解决了手持效应对手持移动终端天线信号影响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及切换方法,具体包括:
依照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该装置包括:
馈入天线,与移动终端内的多频信号源馈电连接;
至少两个寄生天线,位于所述馈入天线的两端侧,并与所述馈入天线形成有耦合间隙,所述馈入天线可通过所述耦合缝隙与所述寄生天线耦合馈电;
所述每个寄生天线通过调谐开关连接参考地,所述调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馈入天线与所述寄生天线耦合产生谐振信号。
上述天线装置,通过将金属边框底部天线分为中间的馈入天线部分和左右两侧的寄生天线,通过对应的调谐开关选择工作的寄生天线,避开人手吸收信号最强的位置,实现左右手手持场景下,人手对天线性能影响最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寄生天线包括位于所述馈入天线两端侧的第一寄生天线和第二寄生天线,并与所述馈入天线形成有第一耦合间隙和第二耦合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寄生天线的调谐开关接收到左手/右手握持信号时,控制对应的调谐开关的通断,使所述馈入天线不与所述第一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寄生天线耦合产生谐振信号;和/或
所述第二寄生天线的调谐开关接收到左手/右手握持信号时,控制对应的调谐开关的通断,使所述馈入天线与所述第二寄生天线/不与所述第二寄生天线耦合产生谐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寄生天线为多个,所述第二寄生天线为多个;
第一寄生天线/第二寄生天线的调谐开关接收到左手握持信号时,控制对应的调谐开关的通断,使所述馈入天线不与最左侧的第一寄生天线/第二寄生天线耦合产生第一频段谐振信号,与其它第一寄生天线/其它第二寄生天线耦合产生第一频段谐振信号,与第二寄生天线/第一寄生天线耦合产生第二频段谐振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5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