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轴变幅加载下基于短裂纹扩展的全寿命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4101.3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8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广;李磊;董恩军;李志高;李冰垚;王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纹扩展 多轴 变幅 加载 积分计算 寿命预测 参量 恒幅 拟合 裂纹扩展驱动力 裂纹扩展试验 长度数据 迭代循环 疲劳寿命 疲劳损伤 所在平面 应力状态 半循环 剪应力 临界面 下试件 正应力 累加 单轴 拉伸 拉压 试件 损伤 虚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变幅加载下基于短裂纹扩展的全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步骤为:在通过W‑B计数确定的每个半循环中选取最大剪应力、较大正应力所在平面为临界面,并利用临界面上的损伤参量来表征短裂纹扩展驱动力;基于拉伸型多轴疲劳损伤参量,建立适用于多轴变幅应力状态下的有效J积分计算公式;通过单轴恒幅拉压裂纹扩展试验中获得的恒幅下试件寿命和与之对应的裂纹长度数据,拟合出裂纹扩展常数c和m;利用S‑N曲线来拟合虚拟的裂纹初始尺寸a0;利用上述的所提的J积分计算模型并基于Paris公式,可得到每个载荷块的裂纹扩展值,然后进行迭代循环累加,从而确定试件的疲劳寿命。本方法可以很好的描述多轴变幅应力加载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领域是多轴变幅疲劳强度寿命预测方向,特指一种多轴变幅加载下基于短裂纹扩展的全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领域中,服役中的各种航天飞行器、核电站以及一些交通工具等,其主要零部件通常承受复杂的多轴比例与多轴非比例交互循环载荷的作用。与单轴加载相比,多轴变幅载荷下的损伤累积、裂纹萌生与扩展、寿命预测方法等需要考虑更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多轴载荷下寿命预测方法研究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研究短裂纹问题,有利于从微观、亚微观的层次去认识疲劳损伤累积的全过程。同时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短裂纹扩展寿命占工程构件总寿命的绝大部分,但在多轴变幅情况下一直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计算短裂纹扩展驱动力的方法。因此深入研究多轴变幅短裂纹的全寿命预测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工程领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多轴变幅载荷情况下,提高结构部件的寿命预测精确性,提出一种多轴变幅加载下基于短裂纹扩展的全寿命预测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轴变幅加载下基于短裂纹扩展的全寿命预测模型,其步骤为:
步骤1):薄壁管件在多轴变幅应力加载状态下,裂纹主要萌生于最大剪应力幅、较大正应力所在的平面;由于变幅情况下,每个循环的临界面各不相同,通过W-B多轴循环计数确定多个半循环,根据每个半循环内最大剪应力幅值、较大正应力所在的平面,确定为每个半循环的临界面,并在该临界面上计算计算损伤参量来表征短裂纹扩展驱动力;
步骤2):以此临界面为基础,用Newman裂纹闭合公式来考虑裂纹闭合。利用上述临界面上的数据并配合下面的J积分公式计算相对应的有效J积分即为有效小裂纹扩展驱动力:
其中,a为半裂纹长度,E为弹性模量,n′为循环硬化指数,Δσn,eff为考虑了闭合后的有效正应力,Δτn为剪应力幅值,Δεpl.eff为Δσn,eff所对应的塑性应变,可由Ramberg-Osgood公式求出;
步骤3):通过单轴拉压试验中获得的恒幅下试件寿命和与之对应的裂纹长度数据,可通过计算得到有效J积分与裂纹扩展速度之间的双对数曲线,并由此拟合出裂纹扩展常数c和m,并以此为基线进行下一步计算;Paris形式的裂纹扩展曲线公式如下:
其中,是裂纹扩展速率,c,m为单轴Paris常数;
步骤4):确定裂纹初始尺寸,选用Michael Vormwald提出的用材料的S-N曲线来拟合虚拟的裂纹初始尺寸来考虑材料缺陷等因素。具体方法是在S-N曲线中选取尽可能多的点(σi,0,Ni),对每一个点用下方第一个公式计算一次ai,0,最后取所有ai,0的算术平均值,即可得虚拟的裂纹初始尺寸,具体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4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