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72878.6 | 申请日: | 2019-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脉源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28 | 分类号: | G01B2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电缆导体 无损测量 铜材料 电缆 氯化铁溶液 导体 成像区域 高清图像 检测对象 摄像器材 物理方式 包覆层 截面处 中轴线 飞边 灰度 切下 下横 像点 小段 成像 损伤 垂直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垂直于待检测电缆中轴线切下小段,利用氯化铁溶液辅助以物理方式清理新截面处的飞边,再以摄像器材拍下横截面的高清图像,由于电缆铜材料和其包覆层成像灰度不同,因此我们计算铜材料成像区域像点的个数便能得出导体的横截面积。本方法操作便捷,精确度高,且不会对被检测对象造成损伤,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电压技术、电缆检测和应用光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电能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动力。电力电缆是输送电能、制造电器设备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器材,是未来电气化和信息化社会中的必需品。电力电缆也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之中,2014年线缆行业销售额达到1.2万亿元。
电缆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电缆产业虽然总生产能力很高,但产品结构极不合理,企业主要生产附加值低的中低压线缆,其生产能力已出现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小企业林立。截至2016年5月末,我国电缆产业中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接近4000家,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分额也不过在1%至2%。
由于电缆生产企业的绝大多数为小规模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往往会为了较高的利润而偷工减料,当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使用这些不达标的电缆时,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电缆检测环节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横截面积与电缆直流电阻和载流量相关。传统手段主要有两种:称重法和测量直流电阻法。称重法需要截取数米长的电力电缆,考虑到电力电缆成本高,切割后严重影响电力电缆的销售和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较少。采用直流电阻反推导体横截面积对电缆破坏较小,但是导体直流电阻也与电缆的长度相关,有些厂家在导体面积和长度上同时作假,这种情况下该方法会漏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从待测量整段电缆上垂直于电缆中轴线截下一段电缆,使得待测电整段电缆的头端截面平整;
将电缆的头端截面平整电缆端浸泡在氯化铁溶液中进行导体边缘飞边毛刺处理,对于绞合电缆在上述步骤处理的后,采用细针或刀片清除绞线缝隙中的导体金属屑。
采用摄像器材垂直与电缆截面获取电缆横截面的图像;
对获取电缆横截面的图像根据图像中导体区域与包覆层的灰度不同,采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导体灰度所占像素点的个数N,根据步骤(3)获取电缆横截面的图像的成像参数计算电缆横截面的图像单个像素点的实际面积s,从而获得电缆导体横截实际总面积S=Ns。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取的电缆的小于1c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处理软件为Photoshop或ImageJ。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测量电力电缆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铁溶液浓度不低于3mol/L,且处理时间为20-30min。
进一步:步骤(3)所述的摄像器材包括镜筒、物镜镜片、成像镜头以及感光CCD,所述的物镜镜片、成像镜头以及感光CCD依次设置在镜筒内,所述的物镜镜片呈透明平面,所述的镜筒内设置有补光灯,所述的补光灯设置在物镜镜片和成像镜头间,所述的感光CCD连接图像处理电路将获取的图像信号转化为图像数据,所述的物镜镜片贴合于获取电缆横截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脉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脉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2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