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3D打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72838.1 | 申请日: | 2019-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沈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B22F1/00;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 地址: | 233112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打印 球形 碳化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碳化钨粉和钴粉原料经混合研磨破碎,然后采用气流分级或过震动筛的粒度分级法,分离出适合用于3D打印的粒径范围的混合料;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得的混合料进行高温等离子球化处理;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球化后的粉末进行清洗、烘干,得到球形碳化钨‑钴粉末。采用本发明方法的得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成分、粒径、球形度可控,制备出的碳化钨‑钴粉末球形度高、流动性好、粒径分布均匀、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的核心是装备和材料。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装备成熟,但目前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种类少、性能不稳定,成为制约3D打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问题。传统粉末冶金用的金属粉末材料还不能完全适应3D打印工艺,目前已有的金属粉末种类少、价格高、产品化程度低。
碳化钨(WC)属于陶瓷相,具有熔点高、硬度高、导电导热性差、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是制备耐磨耐蚀涂层的理想材料,但由于碳化钨的高熔点及高硬度,喷涂的碳化钨颗粒与基体材料的附着力差,且在空气中升高温度时易发生氧化,因此纯碳化钨粉末很少单独用作热喷涂粉末材料,通常需要加入Co、Ni、Ni-Cr等金属作粘结相制成烧结型粉末或包覆型粉末供热喷涂使用。已广泛应用的碳化钨-钴系列热喷涂粉末,由于其所制备的涂层具有极高的硬度、优越的耐磨损性能和良好的韧性,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冶金、电力、造纸等领域,以提高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能及修复磨损部位。
但现有技术中制备出的用于3D打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由于粉末形貌不可控、粒度大的缺陷使其能量反射高、流动性差、含氧量高、粉末质量不可控,严重制约球形碳化钨- 钴粉末在3D打印成型技术中的推广和普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的制备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流动性差、含氧量高、粉末质量和颗粒形状不可控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球形碳化钨-钴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碳化钨粉和钴粉原料经混合研磨破碎,然后采用气流分级或过震动筛的粒度分级法,分离出适合用于3D打印的粒径范围的混合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得的混合料进行高温等离子球化处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球化后的粉末进行清洗、烘干,得到球形碳化钨-钴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碳化钨粉和钴粉的质量比为(2-4.5):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采用粒度分级法分离出的适合用于3D打印的粒径范围的混合料的粒径范围为15-53μ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高温等离子球化处理的离子气气源为Ar和H,所述高温等离子球化处理的功率为50-60kW。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碳化钨粉和钴粉原料采用滚动球磨、振动球磨、搅拌球磨或者气流磨的一种或两种方式进行混合研磨破碎,使其形成细小颗粒的混合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清洗介质为去离子水,清洗时间为3-5分钟,烘干温度为60-90℃,烘干时间为1-3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2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