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疲劳驾驶预防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0124.7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韩璧丞;程交;于翔;王俊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8 | 分类号: | A61B5/18;A61M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驾驶 疲劳 脑电波数据 脑电波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预处理 可读存储介质 疲劳驾驶预警 行车安全保障 脑电波信号 屏幕显示 实时采集 音频文件 预测模型 预防装置 预设 预置 预防 播放 输出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预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驾驶员的原始脑电波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得到脑电波数据;将所述脑电波数据输入预设的疲劳驾驶预测模型,输出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进行屏幕显示;若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超过第一疲劳程度,则进行疲劳驾驶预警;若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超过第二疲劳程度,则播放具有与α脑电波相同频率的预置音频文件,其中,所述第一疲劳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疲劳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预防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检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情况,并对驾驶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行车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电波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疲劳驾驶预防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脑电波是人的大脑活动的一种生理信号,其变化可以反应人的疲劳状况,人的大脑持续不断地产生四种节律波:δ、θ、α和β波,人的意识状态决定于哪种波占主导地位。简单来说人在熟睡时,脑电以δ波为主,频率小于4Hz;4~8Hz的是θ波,主要与临睡状态下的朦胧意识和梦境出现有关;8~l3Hz的是α波,通常见于平静放松的状态;当人睁眼并注视某一物体时,β波(>13Hz)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放松、警觉、激动和焦虑的状态频率逐渐升高,甚至高达35Hz。由于4~8Hz的θ波,主要与临睡状态下的朦胧意识的有关,这种状态也是出现疲劳的状态,因此利用θ波就能测量疲劳的临界状态。
据有关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原因是由于驾驶员过于疲劳打瞌睡引起的。为降低这方面引起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驾驶员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4小时以上,且每连续驾驶4小时需要休息至少20分钟。因此,如何将脑电波检测应用于车辆驾驶领域,进而降低疲劳驾驶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疲劳驾驶预防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降低疲劳驾驶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疲劳驾驶预防方法,所述疲劳驾驶预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采集驾驶员的原始脑电波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得到脑电波数据;
将所述脑电波数据输入预设的疲劳驾驶预测模型,输出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进行屏幕显示;
若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超过第一疲劳程度,则进行疲劳驾驶预警;
若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超过第二疲劳程度,则播放具有与α脑电波相同频率的预置音频文件,其中,所述第一疲劳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疲劳程度。
可选地,所述疲劳驾驶预防方法还包括:
实时采集车辆的环境信息与行驶信息;
若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超过第三疲劳程度,则基于所述环境信息与行驶信息,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指导,其中,所述第二疲劳程度小于所述第三疲劳程度。
可选地,所述环境信息包括:道路环境、天气环境;所述行驶信息包括:路况信息、行驶速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环境信息与行驶信息,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指导包括:
基于所述环境信息与行驶信息,计算当前车辆的行车危险系数值;
若当前车辆的行车危险系数值超过第一危险系数值,则提示驾驶员降低车速和/或变换车道;
若当前车辆的行车危险系数值超过第二危险系数值,则提示驾驶员靠边停车,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危险系数值。
可选地,所述疲劳驾驶预防方法还包括:
当播放具有与α脑电波相同频率的预置音频文件时,实时检测当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0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