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强调整方法、系统及光学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8778.6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鲁;韩盼;邵珠勇;张鹏斌;王启坤;张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方法 系统 光学 检测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强调整方法、系统及光学检测设备,利用所述光强调整方法进行光学检测设备的目标光强设定时,仅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光强调整参数的输入即可获得目标参数值,然后即可通过设定目标参数值获得目标光强,无需操作人员在光强调整过程中频繁调整电压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光强调整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强调整方法、系统及光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光学检测设备,例如自动光学检测(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AOI)设备,是基于光学原理来对焊接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缺陷进行检测的设备。当自动检测时,该光学检测设备通过自身的摄像头自动扫描样品,采集图像,将样品图像中的各个结构与数据库中的合格参数进行比较,经过图像处理,以实现对样品中缺陷的检测,最终通过显示器或自动标志把缺陷显示/标示出来,供维修人员修整。
在光学检测设备的检测过程中,该光学检测设备的光源的光强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影响着样品的检测结果,只有在光源的光强为目标光强时,才能获得准确的样品检测结果。
在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检测设备的光强调整过程中,通常需要操作人员多次调节光学检测设备的光源的电压,以使得光学检测设备获取的图像的灰度值为目标灰度值。但这种光强调整方法的效率较低,并且需要操作人员频繁操作光学检测设备,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强调整方法、系统及光学检测设备,以实现提高光学检测设备的光源调整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在光强调整过程中的劳动强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强调整方法,应用于光学检测设备,应用于光学检测设备,被配置为用于获取待测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图像,所述光强调整方法包括:
提供光强调整参数,所述光强调整参数包括目标灰度值和光源可调参数;
根据光源可调参数,通过所述光学检测设备获取待测物图像的待查找灰度范围;
当所述目标灰度值在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目标灰度值和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计算获得目标参数值,以使所述光学检测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数值确定目标光强。
可选的,所述光学检测设备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用于调节光源发射光束的光强,所述根据光源可调参数,通过所述光学检测设备获取待测物图像的待查找灰度范围包括:
根据光源可调参数,通过所述光学检测设备获取待测物图像在当前滤光片下的待查找灰度范围。
可选的,当所述目标灰度值不在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内时,则根据所述目标灰度值和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更换所述光学检测设备的当前滤光片,并返回根据光源可调参数,通过所述光学检测设备获取待测物图像在当前滤光片下的待查找灰度范围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灰度值和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更换所述光学检测设备的当前滤光片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灰度值是否大于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的上限灰度值,如果是,则将滤光能力大于所述当前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为新的当前滤光片;如果否,则将滤光能力小于所述当前滤光片的滤光片切换为新的当前滤光片。
可选的,所述光强调整参数还包括参考目标参数值,所述根据光源可调参数,通过所述光学检测设备获取待测物图像的待查找灰度范围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光学检测设备在输入参数为参考目标参数值时拍摄图像的灰度值作为参考灰度值;
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所述目标灰度值和所述光学检测设备的采集灰度范围,确定所述待查找灰度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87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新型阴极辊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