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棉短纤纱线单轴上浆的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67459.3 | 申请日: | 2019-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月玲;蒋龙宇;杨正华;徐小评;欧阳伟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5/333 | 分类号: | D06M15/333;D06M101/06;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 地址: | 2266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浆 涤棉 纱线 含固率 短纤 抗静电剂 柔软剂 压浆辊 单轴 放卷 浆纱 压浆 生产工艺 浸渍 平纹 布面 布面品质 涤棉纱线 纺织生产 工艺实现 纱线上浆 手感柔软 织物纹路 化学浆 织造 光洁 上机 预烘 质地 平整 清晰 生产 | ||
一种涤棉短纤纱线单轴上浆的生产工艺,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将自经轴上放卷的涤棉短纤纱线依次经过浆液的浸渍、第一压浆辊压浆、第二压浆辊压浆和预烘工序,取得放卷的浆纱,本发明的特点是:浆液由PVA1799、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水组成,浆液中含固率为3.5%。上浆用浆液由PVA1799、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水组成,浆液中含固率为3.5%。本发明通过纱线上浆工艺实现此类涤棉纱线织造工序上机的正常生产,纯PVA化学浆,低含固率3.5%,采用本工艺上浆后的浆纱经组造,取得的布面品质通达到布面光洁平整,质地较平纹紧密厚实,手感柔软,织物纹路清晰、匀直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涤棉纱线的上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涤棉面料的布面品质要求极高,要求布面光洁平整,质地较平纹紧密厚实,手感柔软,织物纹路清晰、匀直。而传统浆纱工艺配方为了保证布面品质以PVA、淀粉、丙烯为主,但还是会有浆纱上浆纱线起毛起球布面棉结严重的现象,且无法满足织造正常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涤棉面料的布面品质的要求,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浆纱导致的布面质量不高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涤棉短纤纱线单轴上浆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将自经轴上放卷的涤棉短纤纱线依次经过浆液的浸渍、第一压浆辊压浆、第二压浆辊压浆和预烘工序,取得放卷的浆纱,本发明的特点是:浆液由PVA1799、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水组成,所述浆液中含固率为3.5%。上浆用浆液由PVA1799、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水组成,所述浆液中含固率为3.5%。
本发明通过纱线上浆工艺实现此类涤棉纱线织造工序上机的正常生产,纯PVA化学浆,低含固率3.5%,采用本工艺上浆后的浆纱经组造,取得的布面品质通达到布面光洁平整,质地较平纹紧密厚实,手感柔软,织物纹路清晰、匀直的要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浆液中PVA1799、柔软剂和抗静电剂分别占浆液总质量的80~85%、5~10%和5~10%。要保证此类涤棉纱线上浆的可织性,必须要用大量的PVA,本发明首次采用纯PVA常温上浆;另外适量的柔软剂可改善浆纱手感,抗静电剂的添加可起到乳化和消泡的作用。
为了缩短纱路工艺路线,所述浸渍时采用单浆槽。开单浆槽生产,纱线分批整经,走一个浆槽上浆可节能减排。
所述预烘时纱线经过两组锡林,既能保证烘纱干燥,又能避免浆纱纱路路径太长引起纱片张力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出锡林后纱线再经过干区绞棒分上下两层,然后将上下两层纱合并,依次经过两道钢筘,最后取得卷绕成织轴的浆纱。不仅保证纱片张力,又能减少避免浆纱并头、并条。
第二压浆辊的浆纱压力为10/5KN。采用小压力重被覆保证浆膜完整。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短纤浆纱机可以实现涤棉品种上浆。
本发明主要从涤棉品种单轴上浆工艺浆纱配方的研究、上浆浆槽温度的把控、浆纱上浆纱线路径的优化、浆纱干区双筘齿的使用等完全能实现织造正常生产
具体操作如下:
1、浆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25kg聚乙烯醇PVA1799、1kg柔软剂、0.5kg抗静电剂,采用水将以上各原料混合形成670L浆液,其中的含固率为3.5%。
将以上配制的浆液通过输浆泵输送到浆纱机的浆槽内,冷却到常温后再开车进行上浆。
2、浆纱工艺:
将自经轴上放卷的涤棉短纤纱线经过浆液的浸渍、第一压浆辊压浆、第二压浆辊压浆和预烘,取得卷绕成织轴的浆纱。
常温上浆一定要将输浆管道中的浆液排净,防止有淀粉类浆液引起浆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74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