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无功补偿电容监控与循环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6096.1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2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万英杰;刘辉;李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无功 补偿 电容 监控 循环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在线监测与调度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无功补偿电容监控与循环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压端子线采集电容电流、电压数据;2)智能数据采集装置使用NBIOT物联网络将电压、电流数据传回综合监控与调度终端系统;3)综合监控系统解析获取的电压、电流数据并完成时间匹配存储;4)后端智能算法完成解析匹配后的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得到各个智能电容的投切率以及健康状态判断;5)调度系统根据监控系统计算出的智能电容投切率和健康状态判断完成不同电容柜间的电容调度,并发出调度及维修指令。该方法可为配电网智能电容器投切监测与调度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线监测与调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无功补偿电容监控与循环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10kV低压供配电系统中,通常会使用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发生器来完成无功补偿,同时完成配电系统末端电压的调节,保证供电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对线路起到一定的保护和降低损耗的作用。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容量一般是在进行电力设计的时候就确定的,通常的方法是1000kVA的配电容量使用300kvar的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而且在安装完成后就不在对无功补偿电容的配置容量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地区不同、负荷性质和总量的不同,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容量的确定存在很多的劣势和不足之处,因此,提出新的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调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电容配置使用固定的容量来完成补偿,一旦总配置容量确定,在后续运行的过程中就不再对其进行调整,具有补偿固定,无法充分利用电容资源的缺点。有的地区由于负荷容量减小造成电容资源大量闲置的浪费现象,而有的地区又会出现因负荷容量增加或性质改变造成电容补偿容量较大程度不足,使得无功补偿作用无法达到的现象。
本发明根据电容柜和每台电容上采集的电压、电流波形数据,计算电容补偿柜的综合投切率以及单台电容的投切率。当某一地区某台电容柜中的电容出现大量闲置时,可以对闲置电容进行回收,同时对出现故障的电容和投切部件进行更换。当另一地区某台电容柜中的电容出现投切率过高显示的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时,可以将回收的电容投放到该区域而不需要重新生产和购买电容器,从而实现电容资源的利用。该方法可在动态补偿的基础上完成电容资源的循环调配,达到综合利用电容资源的作用,可以充分保证供电质量,并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且实现方法简单异性,方法创新性和实用性均比较高,可为电容资源调度和其他电力资源调度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电容柜现有电容容量监测和健康状态判断结果,完成不同地区不同电容柜之间的电容回收、增补、更换以及投切开关更换调度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无功补偿电容监控与循环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并联装设无功补偿电容,使用工频电流互感器和电压端子采集电容总输出线上的电流、低压总排上的电压数据;
步骤2、采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通过工频滤波装置进行滤波后输入到智能数据采集装置;
步骤3、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对接收到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匹配后再缓存;
步骤4、每采集50个工频周期的电容电流、电压信号后,将所采集得到并进行时间匹配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加密形成加密数据包;
步骤5、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将加密数据包通过NBIOT物联网络传送至后端综合监控中心,传送完成后清除采集装置中的数据缓存;
步骤6、后端综合监控中心将加密数据包解密、解压缩后进行解析分析;得到各个智能电容的投切率以及健康状态判断库,并传送至电容调度规划系统;
步骤7、电容调度规划系统根据后端综合监控中心得出的智能电容投切率和健康状态判断库,完成不同电容柜间的电容调度,并向调度中心发出调度及维修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6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