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吸入治疗的雾化给药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5414.2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董艳;徐强;刘光彬;王秀玲;张钦玲;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艳;徐强 |
主分类号: | A61M11/02 | 分类号: | A61M11/02;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入 治疗 雾化 护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入治疗的雾化给药护理装置,主要包括控制装置、雾化装置、供气装置和存液罐;所述控制装置上顶面中部开有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存液罐的置罐槽;控制装置的置罐槽左端和右端分别内置有控制器和供电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和供气装置上顶面与控制装置下底面连接固定;所述控制器与设在控制装置侧面的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数据线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总之,本发明雾化治疗装置具有可装载多种雾化药液,并精准控制剂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吸入治疗的雾化给药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呼吸科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常需要使用雾化给药的方式对进行患者治疗,雾化喷雾给药由于在雾化效果、操作性、便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统性疾病,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吸入给药比其他给药方式更具优势,特别是一些容易在肠道中被降解、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的大分子药物,更适合通过吸入给药达到肺部的呼吸区域。
据资料记载,雾化器是采用液体喷雾的形式将药物液滴送至肺部的装置,采用氧气、压缩空气或超声方法打破药物溶液或悬浮液界面的平衡,结合特定的雾化组件和结构设计,促使药液雾化形成小的液体颗粒(所谓的“雾”),通过吸嘴吸入呼吸道和肺部;而大多数医院中,对呼吸科患者治疗护理我们常使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进行,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也叫射流式雾化,是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
但是在治疗护理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不同患者使用时,由于药液的不同需要及时替换药液,这期间不进行及时清洗,容易产生药液混合的情况,影响雾化治疗效果,同时雾化治疗过程中,对于剂量的控制要求很高,传统的简单装置控制效果较差,控制效果精准的又复杂成本高昂不适合普及。因此,现需要一种新型的雾化治疗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入治疗的雾化给药护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吸入治疗的雾化给药护理装置,主要包括控制装置、雾化装置、供气装置和存液罐;
所述存液罐中心轴线处设有可上下按压的按压杆,存液罐内等分为四个存液分室,所述存液分室上顶面和下底面的中部各设有一个加液口和对接口,存液罐下底面中心设有升降环,
所述控制装置上顶面中部开有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存液罐的置罐槽;所述置罐槽内底面中心由内到外依次设有与存液罐底面的按压杆和升降环位置匹配的按压杆限位槽和升降环限位槽,置罐槽内底面前端设有与对接口对接匹配的进液接口,其余三个对接口对应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凹槽;控制装置的置罐槽左端和右端分别内置有控制器和供电装置;
所述升降环与按压杆底部通过多组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由内侧低宽的压液槽和外侧高窄的升液槽组成,所述压液槽和升液槽分别内置有大活塞板和小活塞板,所述大活塞板和小活塞板分别通过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与按压杆和升降环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和供气装置上顶面与控制装置下底面连接固定;雾化装置内置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左侧设有面罩接口,文丘里管右侧设有气泵接口,文丘里管喉部上方连接有进液管和负压管,所述进液管和负压管通过控液装置与所述进液接口连接,
所述控液装置上顶面中心设有顶管,控液装置内设有上下两层的上控板和下控板,所述上控板设有多个控液孔,所述控液孔靠内侧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控液槽一、控液槽二和控液槽三,所述下控板设有多个与控液孔匹配的控液凸块,所述下控板的控液凸块内端还设有多个与控液孔数量匹配的落液孔,所述落液孔用于与所述控液槽一、控液槽二和控液槽三对接连通,所述上控板与通过上控板中心的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下控板活动套设在固定管上,并通过固定管内设有的负压活动塞与下控板连接,固定管与负压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艳;徐强,未经董艳;徐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