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及校对因子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5015.6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2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廖炳瑜;王诗斌;王禹斌;臧文慧;田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冷文燕;武玉琴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悬浮颗粒物 测量装置 测试气体 感光单元 气体样本 入射光线 测试 校对 样本 悬浮颗粒物 因子确定 激光源 入射点 浓度测量装置 浓度确定 光散射 夹角为 散射光 连线 照射 交汇 检测 申请 收入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源和感光单元;其中,激光源产生入射光线照射于气体样本,入射光线与所述气体样本交汇于入射点;感光单元和入射点之间的连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感光单元接收入射光线经过气体样本之后的散射光。一种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的校对因子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前述测量装置检测测试气体样本,得到测试气体样本的悬浮颗粒物的测试相对质量浓度;确定所述测试气体样本的悬浮颗粒物的测试质量浓度;根据测试质量浓度以及测试相对质量浓度确定校对因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及校对因子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有多种方法能够测量出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值,比如重量法、震荡天平法、β射线法和光散射法。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重量法、震荡天平法、β射线法的测量精度相对比较高,但是存在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不适合规模化、批量投放;而光散射法的环境适应性强,设备成本较低,但是存在对于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源和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激光源产生入射光线照射于气体样本,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气体样本交汇于入射点;所述感光单元和所述入射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感光单元接收所述入射光线经过所述气体样本之后的散射光。
上述测量装置,在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20~150°的锥面上设置感光单元。通过该感光单元对通过该感光单元的散射光线的强度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相对质量浓度。
通过上述测量装置,可以提供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可以保持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测量装置的优点,比如较低的生产成本、维护成本、比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比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同时,该测量装置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用户使用。基于上述优点,该测量装置比较适合于规模化、网络化投放,以便更好的监测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的校对因子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前述任一种测量装置检测测试气体样本,得到所述测试气体样本的悬浮颗粒物的测试相对质量浓度;确定所述测试气体样本的悬浮颗粒物的测试质量浓度;根据所述测试质量浓度以及所述测试相对质量浓度确定所述校对因子。
可选地,可以采用称重法和β射线法来确定所述气体样本的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较为容易地确定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的校对因子,从而通过该校对因子和测量装置确定的相对质量浓度可以得到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1000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2000的组成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2000中的,凸型柱状透镜112的轴向视角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3000的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4000的组成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4000中的,凹型柱面镜113的轴向视角的光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