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3900.0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炜;谈笑;周畅;祁德胜;张玮;陈凌众;胡伟;陈宇新;李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4C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状 记忆 合金丝 拉伸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锚固装置,上框架和下框架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上框架包括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第一框架部件包括横向钢框架、纵向钢框架和L型钢板,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通过拉伸螺杆穿过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上的螺纹孔进行连接。该方法通过将螺母分别向左右两边对拧,使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形状记忆合金丝得以拉伸。本发明拉伸装置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简便,施加应力可控,精确控制拉伸应变及形状记忆合金丝回缩小等优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宏观力学特性包括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中存在金属相变,并且相变可以引起材料宏观形状的变化,在马氏体状态下发生形变后,加热到高温能恢复到初始形状,通常称之为形状记忆效应;形状记忆合金在奥氏体状态下加载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后卸载,形状可以完全恢复,应力和应变不再是线性对应的关系,称为超弹性现象。由于形状记忆合金这些特殊的性能,可以通过约束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产生回复力。
目前对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的测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测试方法复杂,且没有统一的方法以及标准。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相关实验中,如何张拉并约束丝材成为关键。用于测试SMA丝的形状记忆效应的常用方法是将材料放在材料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预应变,加热产生记忆回复,完成一次热-机械循环。采用单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拉伸,不仅费时费力,且不容易保持恒定的拉伸应变,这种方法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
在公开号为CN104515707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拉伸试件通电后温度的测量方法及拉伸试验装置。试验时,将热电偶夹持在两个试件中间,使用绝缘夹头将试件夹持,通过热电偶测温仪对试件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试件达到预定的稳定温度后,对进行试件单向拉伸试验。该项专利主要是对形状记忆合金棒进行通电升温,在达到预定温度后,对试件进行拉伸,没有提及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的张拉,且试验装置较为复杂。
在公开号为CN103543073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的力学性能测试与热-力学性能训练装置。该装置通过编写的用户化图形界面程序实现控制,根据拉力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卡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反馈,实现对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的力学性能测试与热-力学性能训练的自动化运行。该发明主要是开发了应用控制程序对形状记忆合金丝材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与热-力学性能训练,但是操作复杂,需额外编写程序,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材张拉装置是必要的,对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将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一定长度的短节段,通过拉伸装置进行拉伸。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应变,且经济性和合理性均得到保障。本发明拉伸装置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简便,施加应力可控,精确控制拉伸应变及形状记忆合金丝回缩小等优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装置,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锚固装置,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上框架包括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包括横向钢框架、纵向钢框架和L型钢板,所述纵向钢框架与横向钢框架左端垂直设置且纵向钢框架与横向钢框架左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型钢板的第一直角边与横向钢框架上端通过螺栓连接,L型钢板的第二直角边与横向钢框架上端垂直设置且L型钢板的第二直角边与纵向钢框架平行,所述L型钢板的第二直角边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通过拉伸螺杆穿过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上的螺纹孔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3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