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压式供热机组的废热回收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3489.7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王博闻;骆宗伟;李桐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10;F28D2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压式 供热 机组 回收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压式供热机组的废热回收系统及工艺,包括:首站供热管网回水总管、供热机组的散热辅机设备及带循环水泵的供热管网系统、供热机组的散热辅机设备循环冷却水系统及热管网系统补水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带有开闭阀G,且与循环冷却水泵进水口相连接和循环基本冷却水吸水管,所述的供热管网补水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四路补充冷却水支管对应连接,一路与循环冷却水出水总管相连接,循环冷却水出水总管与首站供热管网回总管末端相连接,再通过供热管网循环水泵补充至供热管网系统。其优点是:本发明有效地回收利用了背压式供热机组循环冷却水中废热能量,并且将其补充入供热管网的废热回收系统,实现了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加供热发电机组对外供热
能力、提高热电联产总热效率的背压式供热机组的废热回收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排气压力比大气压力大的汽轮机就称为背压式汽轮机,热电厂中供热系统如果采用的是背压式汽轮机,则可称之为背压式供热机组。背压式供热机组容量一般在3—50MW之间,背压式供热机组没有“冷源损失”,其热力循环的经济性是所有热电联产机组中最好的,得到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支持(发改能源〔2016〕617号),近年来正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建设。
目前用于北方城市集中供暖的背压机组热电厂的最终热用户普遍采用低温热水盘管地板热辐射的采暖方式,针对二级站采用混水热交换方式的大型热水供热管网系统,其正常运行时需要连续补充一定量的新水以维持整个热水管网正常工作压力,厂内首站一级网回水温度即为二级网回水温度,实际运行回水温度一般为40℃左右。 供热管网补水系统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净化处理后的热网补充水通过热网补充水管,经热网补水泵加压后,经压力冷补水总管补入首站热网回水总管,再经热网循环水泵加压后,去首站热网加热器参与热网系统循环。北方冬季热网补充水温度较低,一般为12℃以下,进入热网循环后需要消耗相当的热量才能与热网同步同温,降低了供热总热效率。
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虽没有“冷源损失”,但是其供热机组的空冷器、冷油器、汽封冷却器及厂内各种转动机械轴承等辅机设备要维持正常安全运行,仍然存在大量的废热需要被循环冷却水带走,由于循环冷却水温度较低(33-39℃或以下),其中的低品位热能很难回收,只能通过冷却塔放散到大气环境中,造成系统余热白白浪费,而且冷却塔水分蒸发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供热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循环水由冷却循环水泵加压后,分别经过空冷器、冷油器、汽封冷却器和各种转动机械轴承冷却装置等吸收热量后进入冷却塔喷洒散热,经塔底收集后再进冷却循环水泵,形成循环系统。
现有热电厂中由于上述两种工艺中热网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及流量完全不匹配,不能充分互补利用,造成系统能源的双重浪费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收利用背压式供热机组循环冷却水中废热能量,并且将其补充入供热管网的背压式供热机组的废热回收系统及工艺,以实现节能降耗和提高热电联产总热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3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