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多肽HF-18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2027.3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林;吴皓旻;蒋美玲;马菱蔓;黄亚;杨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6 | 分类号: | C07K14/46;A61K38/1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多肽 hf 18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多肽HF‑18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抗菌多肽HF‑18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从八目鳗鱼多肽HFIAP‑1出发,通过构效关系研究,获得α螺旋程度较好的18个氨基酸的多肽,并将其第12位的组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及第14位的甘氨酸替换为疏水性的苯丙氨酸,得到多肽HF‑18(GFFKKAWRKVKKAFRRVL)。本发明制备所得的多肽HF‑18,α螺旋程度和疏水性提高,合成成本降低,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可以应用于各种普通感染及顽固感染性疾病,作为现有抗生素的优良替代药物或辅助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中的多肽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多肽HF-18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感染性疾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生素一直以来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研究数据表明抗感染新实体药物在九十年代达到了顶峰随后急剧下降,抗菌药物发现迟缓。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但近几十年来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全世界范围内耐药性细菌的出现,给抗生素临床用药增加了困难。
多肽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来源于广泛:比如: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尽管它们来源及序列不同,但多肽的结构特征还存在一些共性:①它们一般由10~50个氨基酸组成,②具有两亲性和阳离子性,③多肽发挥抗菌活性的二级结构通常为α螺旋。大多数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原虫、真菌甚至病毒都有良好的杀伤作用。除对病原菌直接杀伤作用外,一些多肽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由于阳离子多肽对生物被膜具有物理破坏作用,细菌较难通过靶点的突变对多肽产生耐药性,这是其相对于抗生素最大的优势所在。目前,多肽因其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型替代物;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多肽HF-18,本发明的多肽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可以应用于各种普通感染及顽固感染性疾病,作为现有抗生素的优良替代药物或辅助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抗菌多肽HF-18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所述一种抗菌多肽HF-18,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
Gly-Phe-Phe-Lys-Lys-Ala-Trp-Arg-Lys-Val-Lys-Lys-Ala-Phe-Arg-Arg-Val-Leu。
其中,所述多肽氨基酸序列短,其中第12位由模板肽的组氨酸突变为正电荷的赖氨基和第14位的甘氨酸突变为疏水性的苯丙氨酸,提高了多肽HF-18整体的正电荷和疏水性并降低了多肽合成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抗菌多肽HF-18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多肽HFIAP-1为模板,对其序列保守且α螺旋高度集中的区域进行截取,从N端第1位开始截取将多肽氨基酸个数由37个减少为18个;
(2)再以截取的18个氨基酸为模板,将其第12位的组氨酸替换为正电荷的赖氨酸及第14位不利于α螺旋形成的甘氨酸替换成疏水性的苯丙氨酸,其整体的正电荷由7提高为8,疏水性值由0.207提高为0.244;再将HF-18的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HF-18。
其中抗菌多肽HF-18的合成采用常规的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
本发明所述的多肽HF-18在制备抗病原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抗病原菌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和真菌感染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旋杆菌;真菌为新生隐球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2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