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62022.0 | 申请日: | 2019-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林;谢军;佘朝毅;肖勇军;赵昊;刘望;何伟;王彬;张灵;王学强;缪云;洪玉奎;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威沃敦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F1/22 | 分类号: | C23F1/22;E21B33/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 地址: | 644005 四川省宜宾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 桥塞用 快速 溶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按重量份计,包括:氯乙酸铵10‑18份,甲醛5‑10份,有机酸10‑14份,氯离子盐15‑20份,水溶性缓蚀剂5‑8份,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1‑2份,清水30‑54份。本发明的快速溶解液中含有有机缓速酸,氯离子盐、缓蚀剂及助排剂,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大量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提高地层水的矿化度,增加电解质浓度,加快电化学腐蚀,从而使桥塞快速溶解,且不会对油套管、电缆产生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以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二者的混合,可以游离态存在于天然裂缝和孔隙中,以吸附态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颗粒表面,还有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和沥青质中,游离气比例一般在20%~85%。
可溶性桥塞作为一种新型的页岩气压裂用分层分段改造工具,采用新型镁铝合金材料,目前常规页岩气开采主要使用外径103mm可溶性桥塞,其长度达560mm,重量达6.8kg,与大通径可钻桥塞相比,可溶桥塞在地层温度和地层矿化水介质中能够快速溶解,减少钻塞工艺,缩短施工时间,提前投产。
但目前可溶桥塞目前在后期溶解返排的过程中,由于溶解不完全或溶解后产生的固体杂质与支撑剂混合在一起对井筒产生二次堵塞,造成排液速度慢,对可溶桥塞的推广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可溶桥塞后期的溶解和产生的残渣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的快速溶解液中含有有机缓速酸,氯离子盐、缓蚀剂及助排剂,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大量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提高地层水的矿化度,增加电解质浓度,加快电化学腐蚀,从而使桥塞快速溶解,且对油套管及电缆不会产生腐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按重量份计,包括:氯乙酸铵10-18份,甲醛5-10份,有机酸10-14份,氯离子盐15-20份,水溶性缓蚀剂5-8份,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1-2份,清水30-54份。
上述中: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即缓蚀助溶调理剂,可溶桥塞主要材料为镁铝合金,在盐水溶液(特别是氯离子盐)中,由于Mg、Al之间存在极大的电位差,形成电化学腐蚀,从而对桥塞进行溶解,添加缓蚀助溶调理剂后,由于该助溶剂中含有有机缓速酸,氯离子盐、缓蚀剂及助排剂,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大量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提高地层水的矿化度,增加电解质浓度,加快电化学腐蚀,从而使桥塞快速溶解,且对油套管不产生腐蚀,液体能迅速返排,无固体残渣滞留井筒,对地层无污染。解决了上述可溶桥塞后期的溶解和产生的残渣的缺陷。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包括:氯乙酸铵14份,甲醛7.5份,有机酸12份,氯离子盐17.5份,水溶性缓蚀剂6.5份,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1.5份,清水42份。
优选的,所述有机酸为氨基磺酸、柠檬酸、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氯离子盐为氯化铵、氯化钾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优选的,水溶性缓蚀剂为甲基苯并三氮唑、巯基苯骈噻唑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为氟代烷基羧酸盐、氟代烷基磺酸盐、氟代烷基磷酸盐与氟代烷基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还包括缓蚀增效剂1~3份;所述缓蚀增效剂为炔醇及其衍生物,其中,优选的为丙炔醇。
一种可溶桥塞用快速溶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上述重量份数的氯离子盐和甲醛并溶于上述清水中,加热至80-90℃,搅拌回流,反应1-2小时,得反应产物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威沃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威沃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2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