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61963.2 | 申请日: | 2019-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高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65050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存储器 针灸器 治疗床 针灸控制 机械臂 毫针 针灸治疗仪 成像装置 三维扫描 水平滑轨 滑动台 伸缩杆 水平杆 上端 指针 处理器 处理器连接 滑动安装 滑动连接 机体顶部 机体内部 竖向设置 一端连接 针灸治疗 转动连接 智能化 下端 针刺 规范化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包括机体、第一电源存储器、计算机、针灸控制处理器、机械臂、针灸器、毫针、治疗床、第二电源存储器和三维扫描成像装置,第一电源存储器设在机体内部,第二电源存储器设在治疗床的下方,机体顶部竖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杆,水平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水平滑轨,水平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动台,针灸控制处理器与滑动台的底部转动连接,机械臂的上端与针灸控制处理器连接,针灸器与机械臂的下端连接,毫针固定于针灸器,治疗床设在针灸器的下方,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滑动安装于治疗床上部。本发明以机械代替人工针刺,实现了“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针灸疗法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特有的防治疾病手段,其通过经络、腧穴、刺灸方法的作用,实现并获得针刺治疗效应。针刺疗法是通过手法的针法操作刺激机体相应的经络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及防治疾病的目的。针刺方法,是针刺操作的关键技术,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其操作、步骤及量化标准是针灸技术规范化取得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针灸治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综合病变发生在何经脉,何脏腑,何器官部位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做出明确诊断,确立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选取治疗穴位及配穴,进行针灸操作治疗。
“平腕立指针刺手法”是将针刺进针、提插捻转、单式补泻及复式补泻手法融为一体,相互衔接,自如运用的一种创新针刺手法;具体操作方式为:在进行针刺操作时,针灸医师刺手(右手)腕力与指力并用,将提插捻转针法有机衔接,使提插捻转融为一体,协同作用于毫针,发挥进针、运针(行针)和补泻手法操作组合针刺效应的针刺手法。
现有的针灸治疗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针刺手法的智能化和规范化,但仍存以下缺陷及不足:
1)现有的针灸治疗仪只能完成传统的针刺手法,在进行机械运针时,仅仅只是将提插或捻转单一作用于毫针,并不能实现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2)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人工运针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相同病症所选取的腧穴,针灸医师难以做到每一次施针操作的针刺参数(针刺提插深度、捻转角度和捻转频率)都相同,而现有的针灸治疗仪又无法实现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因此,在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研究方面尚缺乏一个规范的量化指标,限制了针灸疗法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以机械运针代替人工针刺,实现了“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包括机体、第一电源存储器、计算机、针灸控制处理器、机械臂、针灸器、毫针、治疗床、第二电源存储器和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设在所述机体内部,所述机体背面设有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电连;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设在所述治疗床的下方,所述治疗床的床头设有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电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学院,未经云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1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