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劣质油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9674.9 | 申请日: | 2019-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丽;陈学峰;龚剑洪;侯焕娣;申海平;张执刚;张策;梁家林;戴立顺;张久顺;侯栓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69/04 | 分类号: | C10G69/04;C07C4/06;C07C1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劣质 生产 丙烯 辛烷值 汽油 方法 系统 | ||
一种劣质油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劣质油转化反应、萃取分离和加氢改质后,改质的劣质油进入变径稀相输送床反应器的底部,与再生后的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反应油气和待生催化剂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的反应油气引出装置,进一步分离得到丙烯、高辛烷值汽油和其他产物;分离出的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后进入催化剂再生器中烧焦再生,再生催化剂返回反应器中循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实现了劣质油高效利用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油的催化转化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劣质油通过改质后进行催化裂化过程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基础原料。目前,世界上约62%丙烯来自于管式炉蒸汽裂解技术,在乙烯生产原料中,石脑油占46%,乙烷占34%,随着乙烯原料的轻质化,乙烯装置所产丙烯的量将逐渐减少,蒸汽裂解技术已日臻完善,并且是大量消耗能源的过程,又受使用而高温材质的局限,进一步改进的潜力已很小。
近年来全球车用汽油质量提升十分迅速,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也明显加快。目前,在我国催化裂化汽油的量约占汽油池总量的70%左右,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对汽油池总体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RON最高为90~92,平均为89~90,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汽油质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汽油辛烷值,实现汽油升级换代是大势所趋。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保持宽松。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在供给侧,未来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将持续上升,在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将会趋紧;在需求侧,未来5年全有原油需求持续攀升,2019年或将突破1亿桶/日;其中,非常规油、劣质重油的加工量将逐年增加。因此,利用非常规油或劣质油来最大量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之类的化工原料,是石化企业拓宽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生产原料来源,产品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和重点。
CN200910162163.9公开一种组合工艺加工劣质重油的方法,包括劣质重油原料先经溶剂脱沥青得到脱沥青油;脱沥青油预热后依次进入催化转化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区和入第二反应区进行裂化反应、氢转移反应和异构化反应,得到包含占原料油12%-60%的催化蜡油产物;催化蜡油加氢得到加氢催化蜡油引入催化转化装置进一步反应得到轻质燃料油产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从劣质原料油最大限度地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产率分别为4.16%和42.08%。
WO2015084779A1公开了一种采用溶剂脱沥青和高苛刻度的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来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尤其是丙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减压渣油和溶剂混合后进行溶剂脱沥青处理;富含溶剂的脱沥青油经分离溶剂之后进入重油深度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深度裂解反应,得到富含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尤其是丙烯的目标产物。本发明方法首先将渣油进行溶剂脱沥青处理,然后通过组合工艺实现了脱沥青油高效转化且生成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但对于脱油沥青未进行使用和加工。
CN201410616821.8公开了一种加工劣质重油的方法,包括:将劣质重油进行选择性溶剂脱沥青,得到脱沥青油;将脱沥青油或其他重油原料与氢气混合进行加氢处理,得到加氢重油;将加氢重油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进行催化裂化转化,催化裂化过程中得到液体轻质产品与重油油浆;其中,所述液体轻质产品包括汽油、柴油和/或液化气;将催化裂化得到的重油油浆掺入到选择性溶剂脱沥青的劣质重油原料中。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将高杂质含量重油加工为车用汽柴油的组合加工方法,适于加工硫氮含量高、金属含量高、沥青质含量或残炭值高的劣质重馏分油或渣油等高杂质含量重油。本发明的加工技术具有汽柴油及液化气组分收率高,约40%、产品质量好、环境污染物排放少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9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置换料槽的机构
- 下一篇:统一SQL执行与查询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