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车体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8920.9 | 申请日: | 2019-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健一;福田真祝;山本裕士;片冈耕太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体 构造 | ||
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构造,不会增加重量,在配置于侧立柱的车辆后方的减震器支承部的附近构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在左右一对减震器支承部(54)的附近构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第2后部车宽方向环状车体骨架(RWC2),该左右一对减震器支承部(54)设置于比车辆的侧门开口(Es)更靠车辆后方地配设的后轮罩(52),并且支承悬架减震器(55),作为这样的后部车辆的车体构造,具备将构成大致环状的第2后部车宽方向环状车体骨架(RWC2)的左右一对侧立柱(42)和左右一对轮罩加强件(53)连结的连结部件(3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侧门开口的周缘后部形成了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的车辆的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车辆的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承部的附近构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的车体构造,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车体构造:在比后轮罩的减震器支承部更靠前方的部位,由配置于侧门开口的后端部的侧立柱、地板横梁、后窗楣构成在车辆正面观察时成为大致环状的车宽方向的车体骨架。
像这样,在比后轮罩的减震器支承部更靠前方的部位具备包含侧立柱在内的车辆正面观察时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由此,对于车辆正面观察时车体的平行四边形变形的刚性优良,并且对于车辆正面观察时车体的左右方向的挠曲变形的刚性优良,所以能够提高从侧立柱到配置于后方的减震器支承部的刚性,抑制后轮罩及其周边的内倾。
但是,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体构造那样,侧立柱和减震器支承部接近的情况下,能够将侧立柱和轮罩加强件直接连结而构成上述那样的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但是减震器支承部相对于侧立柱远离的情况下,难以将侧立柱和轮罩加强件直接连结,如果设置用于连结的部件,则会导致重量增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7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构造,不会增加重量,就能够在配置于侧立柱的车辆后方的减震器支承部的附近构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的车体构造,具备配设于比车辆的侧门开口更位于车辆后方的位置且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所述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包括:左右一对侧立柱,沿着所述侧门开口的后端配设;后窗楣,将所述侧立柱的上端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连结;左右一对后轮罩,在上部设置有后悬架减震器支承部;左右一对后轮罩加强件,在比所述后悬架减震器支承部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在与所述后轮罩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上端前部与所述侧立柱的后端接合;地板横梁,将所述后轮罩加强件的下端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连结,在与地板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以及连结部件,用于安装车辆零件,并且将所述侧立柱的前端和所述后轮罩加强件连结。
根据本发明,不会增加重量,就能够在配置于侧立柱的车辆后方的减震器支承部的附近构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
详细地说,即便所述侧立柱下端和所述减震器支承部分离,通过所述连结部件将左右一对后轮罩加强件和左右一对侧立柱的前端连结,该左右一对后轮罩加强件沿着所述后轮罩配设,在比所述减震器支承部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其上端前部与所述侧立柱的后端接合,并且下端被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地板横梁连结,该左右一对侧立柱沿着所述侧门开口的后端配设,也就是说,将后轮罩加强件直接接合到所述侧立柱的后端,并且经由连结部件连结到所述侧立柱的前端,所以能够在兼顾所述侧门开口的后端缘的刚性和所述减震器支承部的支承刚性的同时,将所述侧立柱和所述轮罩加强件连结。
进而,通过所述连结部件,能够对所述侧立柱和所述后轮罩加强件的接合部位进行加强,所以能够以更高刚性将所述侧立柱和所述后轮罩加强件连结。
此外,将用于安装车辆零件的部件用作构成大致环状的车体骨架的所述连结部件,从而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防止重量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8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