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音乐教室多对多蓝牙传输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56577.4 | 申请日: | 2019-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6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76/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对多 数字音乐 蓝牙发送器 蓝牙接收器 蓝牙传输 教室 蓝牙发送 蓝牙接收 混音 传输音频 蓝牙设备 蓝牙音频 输出 配对 传输 | ||
一种数字音乐教室多对多蓝牙传输方法,由蓝牙接收端、蓝牙发送端、DSP控制器组成,蓝牙接收端和蓝牙发送端由多个蓝牙接收器和多个蓝牙发送器组成,这些蓝牙设备无需手动配对即可实现自动多对多连接、传输音频。一种数字音乐教室多对多蓝牙传输方法,可自行定义个数蓝牙发送器和蓝牙接收器,同时可以自行设置蓝牙发送器和蓝牙接收器来实现混音输出或选择性混音输出方法,从而实现数字音乐教室多对多蓝牙音频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字音乐教室多对多蓝牙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它通过旋律、曲式、 速度、力度等来表现艺术构思,通过听觉引起人们生理上的刺激和心 理上的反应,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必备的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
而音乐教室作为一种专门针对音乐学科而设立的教学场所,除了拥有传统的音乐器械外,现在增加了更多的数字成分。比如:学生可以使用iPad进行乐器独奏,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至扬声器,供自己和同学、老师欣赏、评论,也可以指定几位同学组成合奏组,将这几位同学乐器演奏的音乐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混音传送至扬声器,供自己和同学、老师欣赏、评论。一般情况下,数字音乐教室不通过有线来连接扬声器,这是因为这样会容易造成现场混乱,也容易因为接错线而引起错误。蓝牙作为一种普适的方案,被多数数字音乐教室所采用。
但是,由于蓝牙设备是运行在无需授权的ISM(Indus21ial Scien2ific MedicalBand)频段上,主要是开放给工业(Indus21ial)、科学(Scien2ific)和医学机构(Medical)使用,无需许可证和费用,只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他频段造成干扰即可。ISM频段在各国的规定并不统一。如在美国有三个频段902-928 MHz、2400-2484.5 MHz及5725-5850 MHz,而在欧洲的ISM频段中的900MHz频段则部分用于GSM通信。但是,2.4GHz是世界各国共同使用的ISM频段,包括蓝牙、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IEEE802.11g),ZigBee、微波炉等都工作在2.4GHz频段上。因此,一旦蓝牙设备较多,则会产生较大的干扰。
一个音乐教室至少有几十名学生,如果让一台iPad连接上一个蓝牙接收器,则需要几十个蓝牙接收器同时工作,再加上周边多个无线路由器,它们都工作在2.4GHz频段上,容易造成很大的干扰,而影响了音乐教室的教学效果。因此,往往需要减少蓝牙接收器的个数,才能够解决干扰的问题。
当需要几位学生进行合奏的时候,由于几位学生的个数不定,而且是随机抽取的,因此他们的iPad和蓝牙接收器往往需要手工进行配对,之后才能进行连接和传输。
目前传统数字教室蓝牙传播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蓝牙接收器设备过多,干扰较大;
蓝牙接收器与平板设备每次连接都需要手工配对,之后才能够连接和传输,非常不方便;
不能随机选取某个或某几个平板与蓝牙接收器配对、连接、传输音频;
不能随机设置蓝牙接收器的个数,并与某个或某几个平板配对、连接、传输音频。
因此,设计一种可自行定义个数蓝牙发送器和蓝牙接收器,并且这些蓝牙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无需手动配对即可实现随机多对多连接,同时可以自行设置蓝牙接收器来实现混音输出或选择性混音输出方法,对于实现数字音乐教室多对多蓝牙传输是十分有必要的。
现有情况下最接近技术的分析与对比。
目前,现有情况下最接近的技术方案为:申请公布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6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