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钢非闭口件的高温气压胀形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4227.4 | 申请日: | 2019-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1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米振莉;汪振;苏岚;吴彦欣;胡水平;张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26/021 | 分类号: | B21D26/021;B21D26/0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闭口 高温 气压 工艺 | ||
1.一种高强钢非闭口件的高温气压胀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该工艺的高温气压胀形装置包括压紧固定装置(1)、上模(2)和下模(3),压紧固定装置(1)上设置导向孔(5)和固定螺栓孔(11),导向孔(5)位于压紧固定装置(1)中部,固定螺栓孔(11)位于压紧固定装置(1)边缘;上模(2)上设置上模型腔(4)和导向孔(5),上模型腔(4)位于上模(2)中部,导向孔(5)位于上模(2)边缘;下模(3)上设置导向柱(6)、下模块(7)、下模座(8)、惰性气体进气管道(9)、测温热电偶管道(10)、固定螺栓孔(11)和限位台(12),下模块(7)位于下模(3)中部,惰性气体进气管道(9)和测温热电偶管道(10)设置在下模块(7)中,下模块(7)旁边设置导向柱(6),下模块(7)置于下模座(8)上,下模块(7)一边设置限位台(12),固定螺栓孔(11)位于下模(3)边缘;
压紧固定装置(1)和下模(3)分别固定于压力机的上砧板和下砧板,由压力机提供压紧力;压紧固定装置(1)、上模(2)和下模(3)对应布置,并设计导向限位装置,导向限位装置由导向孔(5)和导向柱(6)构成;下模块(7)及下模座(8)凹槽的侧面采用倾斜设计;
所述压紧固定装置(1)和下模(3)均为矩形板拼接圆柱体结构,上模(2)为圆柱体,压紧固定装置(1)和上模(2)上设置两个导向孔(5),下模(3)上的两个导向柱(6)穿过压紧固定装置(1)和上模(2)的导向孔,使压紧固定装置(1)、上模(2)、下模(3)依次组装;
所述下模块(7)及下模座(8)凹槽的侧面倾斜角度为2-15°;
所述导向柱(6)固定在下模(3)上,下模块(7)可拆卸安装在下模座(8)的凹槽中;
所述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1:钢板预热:将钢板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电阻加热或单独加热炉加热,根据钢种不同加热至900℃及以上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同时将上模及下模块预热至800℃ - 850℃;
S2:钢板、上模及下模块的快速转移:将下模块放置于下模的对应位置,然后分别将钢板及上模依次放置于其上,钢板由导向柱及限位台进行限位;快速合模压紧;
S3:合模后将高压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进气管道通入高温气压胀形装置内,并匹配气体加压工艺,起始加压速率不超过2.5 MPa/s;加压完毕后,进行短时保压,保压时间10-30s;气压胀形过程在60s –200s时间内完成;
S4:高温气压胀形结束后,开模取出构件,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非闭口件的高温气压胀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型腔(4)位于上模(2)内表面,上模型腔(4)决定钢板成型后零件的最终形状,上模型腔(4)的形状及尺寸根据不同零件的外形要求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42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流罩旋压成型装置
- 下一篇:材料的塑性变形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