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3166.X | 申请日: | 2016-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8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姜熙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50/105 | 分类号: | H01M50/105;H01M50/244;H01M50/528;H01M10/04;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崔龙铉;张晶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含:外装材料,其包含袋膜及形成在所述袋膜的外层上的密封部;以及电极组件,其包含多个电极,所述电极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夹有隔膜而层积的形态被所述外装材料所封装,所述袋膜内形成有一对成型部,其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外装材料以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比所述一对成型部各个既定深度的和大的形式封装所述电极组件。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500072.1,申请日为2016年06月29日,发明名称为“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能够进行充放电的同时,既轻巧,能量密度及输出密度又高的锂二次电池正被广泛地用作无线移动设备的能量源。另外,作为用于解决汽油车辆、柴油车辆等使用化学燃料的现有内燃机车辆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及温室气体问题的替代方案,提出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电动汽车(BEV)及电动汽车(EV)等,锂二次电池作为替代这些内燃机的车辆的动力源而备受瞩目。
锂二次电池根据电解液的种类被分类为使用液体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和使用高分子电解质的锂聚合物电池,并且根据容纳电极组件的外装材料的形状而分为圆筒形、角形或袋形。
其中,袋形是使用由涂覆在金属层(箔)和所述金属层的上面和下面的合成树脂层的多层膜构成的袋膜来形成外观,因此,与使用金属罐的圆筒形或角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即,能够显著减少电池的重量,从而能够实现电池的轻量化,以及能够实现多种形态变化。
图1为现有的袋形二次电池10的展开图,图2为图1的袋形二次电池10的截面图。
参见图1及图2,袋形二次电池10是通过用外装材料3来封装附着有电极极耳2的电极组件1的方式而形成。外装材料3包含密封部4及一对袋膜5。一对袋膜5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的成型部6,从而当折叠外装材料3的中间时,电极组件1的上下侧会容纳在一对成型部6内。
成型部6是通过对袋膜5的内部进行按压等,从而形成一定深度的方式而形成。然而,能够形成成型部6的深度的极限约为7mm,因此,容纳在成型部6内的电极组件1的厚度也受限制(约14mm)。因此,二次电池10的容量方面受限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3-0089614号(2013.08.12.)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增加二次电池单元的厚度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而提出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提供一种通过解除对于二次电池单元的厚度的限制,从而能够实现高容量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而提出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密封侧面,从而增加相同体积内实质性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而提出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含:外装材料,其包含袋膜及形成在所述袋膜的外层上的密封部;以及电极组件,其包含多个电极,所述电极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夹有隔膜而层积的形态被所述外装材料所封装,所述袋膜内形成有一对成型部,所述一对成型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外装材料以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比所述一对成型部各个既定深度的和大的形式封装所述电极组件。
所述一对成型部可以以将所述电极组件夹在中间且彼此相对的形式形成。
所述一对成型部之间形成既定间距,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可以与所述既定间距及所述既定深度具有以下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新能源株式会社,未经SK新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3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