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龙果高空压条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1468.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1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运良;李建勋;宋倩;杜志新;马革农;丁宵;郝佳丽;郭创业;武宗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朱晓敏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条 枝条 繁殖 高空 火龙果 基质 母树 木质 移栽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并用 聚乙烯塑料薄膜 基质包裹 植株生长 植株 包装绳 分离带 果树苗 可食用 花盆 根系 绑扎 环剥 树龄 用时 成活率 大田 盆景 生根 湿润 果实 果树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高空压条繁殖方法,包括母树选取:每年的4~10月,选择树龄2年以上的火龙果树;枝条选取:在母树上挑选木质部分的直径在1cm以上的枝条;高空压条:将选好的枝条环剥,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用湿润的基质包裹,外部再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包紧,并用包装绳绑扎好即可;新株形成:待35~40天后枝条的木质部分开始生根,55~65天基质中可看到较多白色根系;新株移栽:分离带基质的新生植株与母树,然后移栽到大田或花盆中即可;本发明的目的提供成本低、操作简单、用时短、成活率高、植株生长一致、挂果早等优点的一种火龙果高空压条繁殖方法,通过该方法繁殖的火龙果树苗,还可迅速作为盆景用苗使用,得到的果实可观果又可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高空压条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es Britt)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在亚洲,火龙果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中国台湾等地。我国大陆约于1999年从我国台湾开始引种并进行规模化栽培,发展迅速。我国华南、华东等省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华北、东北地区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设施栽培。
火龙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于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功效。火龙果株型奇特、花大色白、果形美观,其果实可制成果酱、果酒等,花、茎可食用和观赏,是集果树、蔬菜、花卉特点于一体的新兴热带水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目前,在火龙果植株的种植过程中,火龙果树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繁殖,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扦插育苗的方法进行繁殖,该繁殖方法需要具备育苗床、遮阳网遮阴等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锄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实施起来较为繁琐,目前这些传统的繁殖方法繁殖的火龙果植株,发育时间长、成活率低、植株生长不一致,不便于大面积栽培和田间管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成本低、植株生长一致、挂果早的火龙果高空压条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火龙果高空压条繁殖方法,包括母树选取、枝条选取、高空压条、新株形成及新株移栽,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母树选取:于每年的4~10月,选择树龄2年以上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颜色深绿的火龙果树作为母树;
步骤二:枝条选取:在步骤一所述的母树上,挑选已生长2年以上且木质部厚度为1cm以上的枝条备用;
步骤三:高空压条:在步骤二选好的枝条的中上部环剥出宽为3~5cm的圈槽,圈槽处要刮净火龙果枝条绿色部分并完全露出木质部,将木质部自然晾晒5~8天;之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木质部分进行消毒并自然晾干,晾干后及时用湿润的无病害处理后的基质包裹于枝条的木质部分处,外部再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包紧,并用包装绳绑扎好即可;
步骤四:新株形成:待35~40天后,枝条的木质部分开始生根,55~65天基质中可看到较多白色根系,即形成新生植株,在35-65天的新株形成期间,保持基质的湿度为60~70%;
步骤五:新株移栽:将带基质的新生植株从母树剪断,伤口处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并晾干,然后移栽到大田或花盆中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8g/L~0.1g/L。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是泥炭或者是椰糠块的质地较轻的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