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1046.6 | 申请日: | 2019-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3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铁;陈香宏;肖峰;张加奎;范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62;C01B32/2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蠕虫 石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方法:1)以碱性金属为负极,石墨极片为正极,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为电解液,充放电数次,最后充电至所需电压,取出石墨极片;2)将石墨极片在保护性气氛下高温煅烧,获得蠕虫石墨;碱性金属为锂,钠或钾;碱性金属盐为锂盐、钠盐或钾盐中的一种以上;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中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中两种以上。本发明的方法简单,以有机溶液为电解液,离子插层更均匀;所得产物为蠕虫石墨,不含硫、氮等杂质,品质更优;同时本发明的方法环境污染小,电解液可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蠕虫石墨及其电化学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它的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每一网层间的距离为340pm,同一网层中碳原子的间距为142pm。石墨是一种储量十分丰富的碳质元素结晶矿物,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由于其特殊结构,石墨具有耐高温性、导电性、润滑性、可塑性等特殊性质,在军工与现代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对石墨的需求量已经稳步上升。蠕虫石墨是一种膨胀的石墨,具有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结构。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石墨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导电性等优良性质,而且还具有柔软性、回弹性、自粘性、不渗透性、吸附性和低密度等特性。目前,蠕虫石墨在石油、化工、医药、储能、核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例如,蠕虫石墨处理成柔性石墨可作为密封材料使用,也可制成防火密封条、防火堵料、阻火圈等;同样地,蠕虫石墨也可以被用来处理污水,将水中的非水性(如油脂类有机大分子)的溶液选择性地除去。
蠕虫石墨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性质异于石墨的外来物质插入石墨片层,2)利用热或微波的作用将上述层间插入物质瞬间分解气化,最后形成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石墨。目前,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制备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但制备需要用到强酸和强氧化剂,不仅对装置耐腐蚀性要求高,而且废弃物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相比之下,电化学法利用石墨所具有的导电性,使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迁移嵌入石墨层,从而制备可膨胀石墨。过程中使用的电解液也可回收重复利用。传统的膨胀石墨制备主要基于水系电解液,电解质主要为H2SO4、HNO3等,在电解过程中石墨层缺陷易与水或电解质反应,从而残留在石墨层中无法完全去除,严重影响阻碍了蠕虫石墨的品质。而且现有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工艺使用的阳极材料多是不锈钢板、钛钉网等,采用水系电解液,这些材料容易溶解或钝化。
本发明通过电化学法在有机系电解液中制备了高性能蠕虫石墨,所制备的蠕虫石墨表现出结构松散,多孔而弯曲,表面积扩大。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法和水系电化学法,利用有机电解液制备的蠕虫石墨不含硫、氮,品质更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蠕虫石墨的电化学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含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作为电解液,并利用锂离子电池的“摇摆式”充放电的方式实现有效离子插层,不仅大幅度减少电解液的使用量和杂质的引入量,而且可以使离子插层嵌入更均匀并更可控。通过此方式得到的蠕虫石墨膨胀更充分,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蠕虫石墨。此外,使用有机电解液也扩大了阳极的使用(例如: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诸多负极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丰富了阳极(材料)的选择,同时也能克服了采用易溶解、钝化电极使用(如水系电解液中使用不锈钢、钛钉网)的困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蠕虫石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碱性金属为负极,石墨极片为正极,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为电解液,充放电数次,最后充电至所需电压,取出石墨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