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降糖作用的天然降糖制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51007.6 申请日: 2019-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9876088B 公开(公告)日: 2021-11-16
发明(设计)人: 袁珂;方继莉;罗阳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6/898 分类号: A61K36/898;A61P1/00;A61P3/1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张晓红
地址: 3118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通过 调节 肠道 平衡 发挥 作用 天然 制剂
【说明书】:

一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降糖作用的天然降糖制剂,属于中药研究技术领域。由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组成:大黄总蒽醌苷提取纯化物30%‑50%,蜜茱萸总黄酮提取纯化物10%‑20%,鬼灯檠多酚提取纯化物15%‑25%,姜栀子提取物20%‑30%。上述一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降糖作用的天然降糖制剂,其产品配方合理、绿色环保、安全性好、适合长期服用;通过各组分成分相互作用的协同增进,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肠道菌群与治疗II型糖尿病的作用;该特殊组成使得产品降糖降脂的功效显著,服用方便。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降糖作用的天然降糖制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由于胰岛素缺陷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引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目前现代医学手段无法将其完全攻克,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在当前中国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传统医学手段特别是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糖尿病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发病患者中90%以上为II型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导致的,以血糖水平持续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继发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的发病受包括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迄今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包括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磺酰脲类、苯甲酸类衍生物等,另有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虽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但通常缺乏整体疗效,不利于长期使用,且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天然产物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特点,逐渐趋于研究热点。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矿物元素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如果肠内有益菌菌群占优,肠内黏膜呈现粉红色,表示肠内环境相当良好,且表现为容易吸收水分,粪便较易排泄,能迅速排出有害物质,避免病原菌的侵害。如果肠道内有害菌占优势,表现为肠内黏膜粗糙,血液不流通而呈暗红色。肠道蠕动太慢,排泄不顺畅,肠内囤积粪便,产生有害物质,再次地吸收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坏菌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肠壁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内杀菌作用变弱,细菌或病原菌更容易侵入。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影响其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外环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环境主要是通过改变宿主的生理功能产生的,如有益菌菌群,通过产生细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谢产物,以及争夺营养,空间争夺以阻止过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生态平衡时,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营养、免疫、消化等。生态失调可因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引起。

大黄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另《本草纲目》有载:“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是胃肠积滞症候的常用药。大黄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陕西以及甘肃东南部等地,其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积滞便秘,血热目赤,热毒疮疡,湿热痢疾等症。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吡喃酮类、萘苷类、有机酸、多糖、鞣质等。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游离蒽醌和蒽醌苷。研究发现蒽醌类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等广泛药理作用。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衍生物多与葡萄糖、鼠李糖结合成苷类,一般有单糖苷和双糖苷两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