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段式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0905.X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6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路昆;王帅;王永佳;颜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56;C01C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素热解 高压溶液 脱硝系统 运行费用 三段式 流量计 高温烟气热源 加热器 螺旋给料器 热解反应器 溶液输送泵 溶液预热器 稀释混合器 堵塞 安全性能 避免系统 技术特点 间接接触 尿素溶解 尿素溶液 溶液制备 设备组成 再循环阀 缓冲罐 升压泵 原料仓 预热 风机 三段 加热 串联 分解 | ||
1.一种三段式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脱硝反应器(14)和空气预热器(21),所述锅炉(1)依次通过水平烟道(24)、转向室(23)和垂直上升烟道(8)与脱硝反应器(14)连通,且脱硝反应器(14)与空气预热器(21)连通,所述水平烟道(24)内布置有高温过热器(2)和高温再热器(4),所述转向室(23)下方布置有省煤器灰斗(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原料仓(16)、螺旋给料器(17)、溶液制备器(18)、溶液输送泵(20)、低压溶液预热器(15)、溶液缓冲罐(13)、升压泵(11)、流量计(9)、高压溶液加热器(3)、热解反应器(5)、稀释混合器(6)和风机(7);所述原料仓(16)、螺旋给料器(17)、溶液制备器(18)和溶液输送泵(20)依次连接,且溶液制备器(18)的溶剂管道上安装有溶剂控制阀(19),所述低压溶液预热器(15)布置在脱硝反应器(14)和空气预热器(21)之间的烟道内,且低压溶液预热器(15)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溶液输送泵(20)的出口和溶液缓冲罐(13)连接,所述溶液缓冲罐(13)还与升压泵(11)的入口连通,且升压泵(11)的出口管路分成两路,一路通过再循环阀(12)与低压溶液预热器(15)的出口管路连通,另一路依次通过高压溶液调节阀(10)和流量计(9)与高压溶液加热器(3)的入口管路连通,所述高压溶液加热器(3)的出口与热解反应器(5)的入口连通,所述热解反应器(5)的出口和风机(7)的出口分别与稀释混合器(6)连通,所述稀释混合器(6)的出口与脱硝反应器(14)之前的垂直上升烟道(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溶液加热器(3)布置在水平烟道(24)内,且高压溶液加热器(3)位于高温过热器(2)和高温再热器(4)之间,所述热解反应器(5)布置在转向室(23)内。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式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仓(16)内的尿素原料经过螺旋给料器(17)送入溶液制备器(18)并和水相互混合溶解,形成尿素溶液,尿素溶液的质量分数由溶剂控制阀(19)控制;尿素溶液经过溶液输送泵(20)送入低压溶液预热器(15)进行初步升温,之后被输送至溶液缓冲罐(13)中存储,经过升压泵(11)提高压头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过再循环阀(12)后重新回到溶液缓冲罐(13)内,另一部分则经过高压溶液调节阀(10)和流量计(9),被送入高压溶液加热器(3)进行加热,最后尿素溶液被送入热解反应器(5),彻底进行热解反应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稀释混合器(6),与风机(7)送入的空气相混合,之后进入脱硝反应器(14)之前的垂直上升烟道(8),与烟气混合并进入脱硝反应器(14)进行脱除NOx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段式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尿素热解过程分为三段串联的流程,包括:尿素物料溶解预热制备化学性质稳定的低压溶液、高压溶液加热至快速分解温度、尿素溶液彻底分解制备氨气;所有流程的热源均为锅炉(1)燃烧产生的烟气,而且与烟气热源的接触采用间接接触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段式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溶液加热器(3)和热解反应器(5)都采用与烟气流动方向顺流的方式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09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