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式隔膜增氧气泵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9018.0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侯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永昌 |
主分类号: | F04B45/047 | 分类号: | F04B45/047;F04B39/10;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式 隔膜 氧气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式隔膜增氧气泵。该增氧气泵工作原理是:在磁铁和导磁体构成的环形固定磁场缝隙中放置一个线圈,当线圈接通交流电时、线圈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在固定磁场与交变磁场的相互作用下,线圈便会被吸入或推出,产生轴向往复运动;线圈骨架与隔膜增氧气泵中的隔膜相连、线圈便会带动隔膜在泵体内同步运动。通过与进气阀、排气阀的配合被压缩的空气便会经过消声室不断从排气管输出。采用了全新电磁动力设计、多级减震、多级降噪,以及密封性能更好的进气阀、排气阀。该增氧气泵体积小、压力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氧气泵,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式隔膜增氧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增氧气泵种类较多,有电机驱动、更多的是电磁驱动。目前电磁驱动小型增氧气泵相比体积大、效率低、压力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式隔膜增氧气泵。该增氧气泵工作原理是:在磁铁和导磁体构成的固定磁场缝隙中放置一个线圈,当线圈接通交流电时、线圈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在固定磁场与交变磁场的相互作用下,线圈便会被吸入或推出,产生轴向往复运动;线圈骨架与隔膜增氧气泵中的隔膜相连、线圈便会带动隔膜在泵体内同步运动。当线圈被吸入时泵体中的隔膜被拉出,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空气经外壳进气通道、导磁体上的进气通道、磁铁与导磁体之间的间隙、线圈与磁场缝隙、进气阀进入泵室,泵室容积增加;线圈被推出时,隔膜被推向泵体内、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泵室容积减小、空气被压出,隔膜会随着电源频率重复上述过程,被压缩的空气便会经过消声器不断从排气管输出。上述进气路径的设置,利于带走线圈上产生的微弱热量,进气通道亦可设置在外壳内泵体端盖上。该增氧泵体积小、压力大、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电磁驱动部分由圆柱体磁铁、外导磁体、内导磁体构成,磁铁与导磁体之间形成环形强磁场缝隙。外导磁体为空心有底圆筒状、底部设有进气通道,圆柱体磁铁置于外导磁体内;内导磁体呈厚圆片状、直径大于圆柱体磁铁、置于圆柱体磁铁的上方;外导磁体、内导磁与圆柱体磁铁结合位置,均有和圆柱体磁铁直径一样的凹槽、便与定位。绕在绝缘材料或绝缘金属复合材料圆筒状骨架上的线圈置于强磁场缝隙中,采用绝缘金属复合材料圆筒状骨架更有利于线圈散热。定心弹性支片由纺织材料织成细网状、压制出同心环状波纹,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利于降低运动阻力和噪声。线圈骨架中部通过定心弹性支片与定心弹性支片架固定,线圈骨架的另一端与装有进气阀底座、进气阀进气孔、进气阀体、内接线端的多功能连接架的一端固定;泵体内壳直径大的一端与定心弹性支片架固定;多功能连接架的另一端用隔膜锁母将装在泵体内壳里的隔膜固定;装有排气阀底座、排气阀排气孔、排气阀体的泵端盖在泵体内壳里与隔膜一体的环状外围紧密结合、构成隔膜气泵,泵端盖装入后被泵体内壳上的7字头锁定。外导磁体前端与定心弹性支片架固定,使电磁驱动部分与气泵部分结合、密封在一起、形成电磁式增氧气泵总成,并对电磁震动产生的噪声进行第一级隔离。隔膜泵排气口处连接消声器,消声器可采用1-3级,可降低隔膜轴向运动由空气动力产生、从排气口传出的噪声。线圈的引线经内接线端、软连接线、接线端引出。线圈和线圈骨架由定心弹性支片和隔膜支撑悬浮在磁场缝隙中,在输出动力和降低噪声的同时、实现了第一级减震。电磁式增氧气泵总成与外壳之间通过由双向减震器、泵体减震器连接板、减震器支架、减震器锁母构成的4个悬浮式双向减震器连接,使电磁式增氧气泵总成悬浮在外壳中,悬浮式双向减震器弹性好、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吸收线圈、隔膜产生的轴向震动,实现了重要的第二级减震。进气阀底座、进气阀体、排气阀底座、排气阀体的设计可使安装简便、密封性能更好。外壳的底部设有带过滤装置的进气通道,密封良好的外壳对电磁震动产生的噪声进行第二级隔离,外壳底部橡胶脚垫进行第三极减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永昌,未经侯永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9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