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酸解堵剂及其解除地层堵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4546.7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崔明月;舒玉华;梁冲;邹洪岚;崔伟香;张合文;王超;王艳;温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28 | 分类号: | C09K8/528;E21B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酸解堵剂 及其 解除 地层 堵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酸解堵剂及其解除地层堵塞的方法。该固体酸解堵剂包括前置液和主处理液,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如下:前置液:8%‑16%固体酸,0.5%‑1.5%缓蚀剂,0.5‑1.5%粘土稳定剂,0.5%‑1.5%铁离子稳定剂,0.5%‑1.5%破乳助排剂和余量水;主处理液:5%‑10%固体酸,4%‑8%氟化铵,0.5%‑1.5%缓蚀剂,0.5%‑1.5%粘土稳定剂,0.5%‑1.5%铁离子稳定剂,0.5%‑1.5%破乳助排剂和余量水。本发明以固体酸作为主体酸,其他处理剂也大部分为固体颗粒,克服了液体酸运输需要特殊装备,长途运输安全风险高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酸解堵剂及其解除地层堵塞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田钻探开发过程中,工作液以及固相侵入地层,以及地层中粘土矿物颗粒的运移和膨胀会导致储层近井地带油气流通道发生堵塞。酸化是油气井投产、增产和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酸化是通过酸液在地层孔隙的晶间、孔穴及微裂缝中的流动和反应,来溶解井眼附近地层在钻井、完井、修井及注水、增注等过程中的各种固相微粒和杂质,解除其对地层渗透率的伤害,疏通流体的渗透通道,从而恢复和提高油井的产能。
目前,常用的酸化解堵工作液主要有:土酸体系、氟硼酸体系、泡沫酸体系、有机酸体系、缓速酸体系等。常规酸化解堵工艺具有普适性,但是对不同性质的储层,酸化效果可能不理想,甚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二次堵塞。常规酸液体系还存在酸液强度大,反应快,作用距离短;金属管材腐蚀严重,影响井筒完整性和生产安全;液体酸运输需要特殊装备,长途运输安全风险高等缺点,特别是大量液体酸长距离运输已经成为工程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酸解堵剂和及其解除地层堵塞的方法。本发明的固体酸为粉末制剂的固体酸类,运输储存安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替代液体酸配制成酸化解堵液用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解堵增产增注作业,配制成解堵液后可提供有效H+与地层中的堵塞物及部分矿物发生化学反应,以解除地层中的堵塞物以恢复地层渗透率或溶解地层孔隙中的细小颗粒或胶结物等以扩大孔隙空间、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酸处理地层的目的,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此外,固体酸释放H+过程缓慢,有一定的缓速作用,适用于深层超深层的地下油气藏缓速酸化。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固体酸解堵剂,包括前置液和主处理液,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如下:
前置液:8%-16%固体酸,0.5%-1.5%缓蚀剂,0.5-1.5%粘土稳定剂,0.5%-1.5%铁离子稳定剂,0.5%-1.5%破乳助排剂和余量水;
主处理液:5%-10%固体酸,4%-8%氟化铵,0.5%-1.5%缓蚀剂,0.5%-1.5%粘土稳定剂,0.5%-1.5%铁离子稳定剂,0.5%-1.5%破乳助排剂和余量水。
本发明以一种或多种固体安全酸作为主体酸,其他处理剂也大部分为固体颗粒,克服了液体酸运输需要特殊装备,长途运输安全风险高等缺点,特别是解决了大量液体酸长距离运输的需求。降低了大量液体酸专用设备长距离运输上的风险和成本。现场配液比常规盐酸、土酸要安全,降低了配液设备的腐蚀,降低了现场配液人员的配液风险。
优选地,所述固体酸为固体盐酸、固体硝酸和固体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固体有机酸为氨基磺酸、亚甲二胺二盐酸盐或乙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缓蚀剂为吡啶季铵盐或咪唑啉季铵盐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粘土稳定剂为氯化铵。
优选地,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柠檬酸或乙二胺四乙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4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