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单目相机拍摄的视频进行重构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3510.7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6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陶权义;刘帛涛;黄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第二记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62 | 分类号: | H04N5/262;H04N5/265;G06T7/246;G06T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对象 矩形区域 视频 集合 方法和装置 移动轨迹 重构的 子图像 帧数 合成移动 相机拍摄 映射 单目 像素 解析 逼近 检测 占据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视频进行重构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所述视频的第i帧中的移动对象m所在的矩形区域si,m,生成对于移动对象m的矩形区域si,m与帧数i的映射的集合Sm={si,m},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待检测的移动对象的总数,i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所述视频的帧数,所述矩形区域si,m是逼近包括移动对象m在第i帧中所占据的所有像素的矩形区域;步骤二:解析所述集合Sm,以生成移动对象m的移动轨迹;步骤三: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移动轨迹,提取移动对象m在第i帧中的子图像f,以形成关于移动对象m的子图像集合Fm={fi,m};步骤四:至少部分地基于集合Fm={fi,m},合成移动对象m的视频。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对单目相机拍摄的视频进行重构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视频拍摄已经非常普遍。
针对移动物体的跟踪拍摄,通常采用人工手动跟踪拍摄。这种拍摄方式,不仅要求跟拍人员在拍摄过程实时地与移动对象的平行移动,还要求手持相机的跟踪人员在拍摄过程中保持相机的稳定。对跟拍人员的要求较高。
而常规固定机位的单目相机只能拍摄固定场景产出一段完整的静态视频。由于该单目相机在拍摄时不能移动,因此所拍摄的视频的背景不会变化。当有待捕捉的移动对象在镜头中出现时,无法动态地根据捕捉对象的移动来调整拍摄角度和焦距,因此无法为相应的物体或人物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背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不可根据视频拍摄期间的移动对象自适应的调节拍摄角度和焦距的技术问题。
鉴于以上,本公开通过利用对原始视频进行解析,以从中生成模拟人手动跟拍移动对象的视频。通过对单目相机所拍摄的视频进行深度解析和重构,提供一种对单目相机拍摄的视频进行重构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视频进行重构的方法,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视频的第i帧中的移动对象m所在的矩形区域si,m,生成对于移动对象m的矩形区域si,m与帧数i的映射的集合Sm={si,m},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待检测的移动对象的总数,i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视频的帧数,矩形区域si,m是逼近包括移动对象m在第i帧中所占据的所有像素的矩形区域;步骤二:解析集合Sm,以生成移动对象m的移动轨迹;步骤三:至少部分地基于移动轨迹,提取移动对象m在第i帧中的子图像f,以形成关于移动对象m的子图像集合Fm={fi,m};步骤四:至少部分地基于集合Fm={fi,m},合成移动对象m的视频。
例如,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一包括:第一获取子步骤:利用经深度学习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检测移动对象m在第i帧中所在的矩形区域;第二获取子步骤:以视频的中点为坐标中心(0,0),获取矩形区域si,m左上角坐标(xi,m,yi,m),以及矩形区域si,m的宽度li,m和高度hi,m,从而将矩形区域si,m表示为si,m={(xi,m,yi,m),li,m,hi,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第二记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第二记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3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自成像的车辆间协作
- 下一篇:一种图像数据透明效果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