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2691.1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秦桂祥;闫兵兵;张琳琳;张巧云;史磊磊;徐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01K61/59;C12N1/20;C12R1/125;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态食物链 集约化 糠虾 紫外灭菌装置 生物净化池 微生物制剂 人工生态 人工养殖 系统生态 硝化细菌 养殖品种 养殖水体 食物链 水养殖 养殖池 养殖 残饵 杀菌 粪便 培育 鱼类 投放 矛盾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其方法是主要先在养殖池中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再在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最后取消紫外灭菌装置,让养殖过程中的1.残饵、粪便2.硝化细菌3.糠虾、锥实螺4.鱼类形成一个稳定的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通过该方法不仅从生产上解决了养殖和杀菌之间的矛盾,为养殖品种提供最为自然的人工养殖系统,还实现了养殖水体的人工生态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及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态食物链的建立。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粗犷、单一、产出比低的养殖模式逐渐被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集约化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然而,“养鱼先养水”,只有保持水体的清洁干净,才能保证鱼体的健康,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收益。
现有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通常是由养殖池循环系统、蛋白分离器、生物净化池(5级净化结构)等组成。养殖系统内的养殖水流首先通过排水口经120目筛过滤,将粗颗粒残饵、粪便分离出循环系统;随后养殖水进入蛋白分离器,可将小分子蛋白分离;剩余的含有氨氮等更小分子物质随养殖水进入生物净化池,池内可进行五次净化,有大量自然形成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菌,吸收消化利用氨氮等,经过净化后的养殖水最后通过紫外线杀毒系统后再次流入养殖池,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养殖,每循环一次时间为2—2.5h。这样的循环模式净化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同时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端。菌体通过紫外杀菌装置后会大量死亡,死亡后的菌体会随着水体的循环不断进行循环,无法被降解,长时间下去会腐败水质,破坏水体,从而影响养殖系统内鱼类的健康情况,使鱼患病,因此该装置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杀菌。根本问题在于该系统内没有形成一条可循环的生态食物链,水体中的氨氮、氩氮等小分子蛋白以及死亡的菌体只能一直遗留在水体中对鱼体造成各种伤害。从这些方面来看,现有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中养殖产品和系统中的生物并不和谐,系统中的生物链衔接薄弱,整体生态不稳定,使养殖具有一定风险,也不符合“生物是自然的”的基本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在现有集约化养殖循环水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一条可循环的生态食物链,提供一种可供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态食物链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首先,我们将养殖池中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这些制剂能够分解龙纹斑代谢的粪便及未食用的残饵,并通过这些硝化细菌来消化吸收水体中大量的氨氮和氩氮等有害成分。然后,水体经120目过筛处理后,过滤掉大颗粒杂质,经水泵抽取后进入蛋白分离器,处理小分子蛋白物质,水体经蛋白分离器处理后流入生物净化池,会在水面形成生物膜接下来,在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生物膜被糠虾、锥实螺寄生利用,用糠虾、锥实螺代替原有的紫外线灯进行生物膜灭菌处理,定期麻醉糠虾、锥实螺后,打开净化池,使麻醉的糠虾和锥实螺随水体流入养殖系统,供鱼类食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可循环的生态食物链。
具体来说,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养殖池微生物制剂投放:在养殖池内投放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000亿cfu/g)、乳酸杆菌(活菌数500亿cfu/g)和光合细菌(活菌数10亿cfu/ml)3类,投放用量分别为20—30g/m3、10—20g/m3、2—3L/m3。养殖池内的鱼体粪便、残饵产生速度较快,每隔7—10天就需要补投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制剂。
B.过筛(120目)初步处理养殖系统排放出尾水中未被分解的粪便、饲料残饵,水体经水泵抽提后进入蛋白分离器,再处理其中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2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动物黑色素含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培育葡萄牙牡蛎四倍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