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细胞中金纳米棒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1723.6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潇;罗文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10 | 分类号: | G01N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细胞 纳米 绝对 定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细胞中金纳米棒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光刻胶技术制作标准样品板,得到一系列含有AuNRs的样品点坑阵列,然后对样品点坑中的AuNRs进行计数统计,同时测定对应样品点坑中Au的含量,根据Au含量与AuNRs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AuNRs绝对定量检测标准,最后使含AuNRs暴露处理过的细胞呈单细胞分布,测定每个细胞中Au的含量,根据AuNRs绝对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统计出每个细胞中吞的AuNRs数量。利用该方法可以比较不同肝脏细胞对金纳米棒摄取的能力,创建不同浓度、不同修饰的金纳米棒在小鼠肝脏细胞中分布的模型,可在细胞层面开展对动物活体代谢行为的研究。同时,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容易在SEM下进行计数统计的纳米颗粒的绝对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细胞中金纳米棒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的发展促使一批具有独特光、电、磁等性质纳米材料的诞生,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其在生物医学诊断、治疗和药物传递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贵金属纳米材料,尤其是各种形状的纳米金颗粒(AuNPs)在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其尺寸形貌易于控制合成、化学稳定性高、易于进行表面修饰以及其独特的光电性质,使得它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癌症诊断、疗法应用以及药物传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410370072.5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多功能探针的核素-切伦科夫发光-CT多模成像方法,将68Ga-AuNRs-RGD多功能分子探针应用于多模态分子成像领域。此外,研究人员亦可借助其他成像分子探针,如核素探针64Cu和111In,光学探针ICG,磁共振探针Fe3O4等标记金纳米材料构建多功能纳米探针,实现活体成像及治疗研究。
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在体内的代谢行为还未充分了解。目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标记在纳米材料上,掌握材料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比较常见(即同位素示踪法)。由于放射性同位素能不断地发射具有一定特征的射线(如γ射线),因此通过放射性探测方法,可以随时追踪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纳米材料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及其数量的运动变化情况。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 2017100449279公开了一种掺59Fe纳米金棒及其制备方法,在纳米金棒的合成过程中掺入59Fe,对纳米金棒进行放射性标记及对目标物进行检测。但是,很多针对纳米材料在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组织层面,如荧光标记法,无法检测细胞的实际摄取量;而TEM等非定量检测手段由于仪器和人为原因可能会引起偏差,说服力不足。
目前在单细胞检测层面上,已有的相关实验只停留在对单个细胞中元素含量的定量检测,是一种相对定量的检测手段,并没有实现对单个细胞中单个纳米颗粒的绝对定量检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细胞中金纳米棒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比较不同肝脏细胞对金纳米棒摄取的能力,创建不同浓度、不同修饰的金纳米棒在小鼠肝脏细胞中分布的模型,可在细胞层面开展对动物活体代谢行为的研究。
一种单细胞中金纳米棒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光刻胶技术制作标准样品板,得到一系列含有AuNRs的样品点坑阵列;
(2)对样品点坑中的AuNRs进行计数统计,同时测定对应样品点坑中Au的含量,根据Au含量与AuNRs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AuNRs绝对定量检测标准;
(3)使含AuNRs暴露处理过的细胞呈单细胞分布,测定每个细胞中Au的含量,根据上述AuNRs绝对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统计出每个细胞中吞的AuNRs数量。
进一步地,步骤(1)中样品板基底需要有着纳米级平整度的表面、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光通性,优选具有纳米级平整度的OLED-ITO导电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1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