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嗅觉灵敏度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0327.1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1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葛伟;王晓明;陈伟;龙盘;韩亚军;曹桂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嗅觉 灵敏度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嗅觉灵敏度检测仪,包括箱体和箱体内的嗅觉检测机构,本发明通过背带使得用户可以背着整个装置,从而方便装置的携带,减小用户的使用难度;且通过转动旋钮,使得运动板沿着螺纹杆运动,即运动板可以在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壳体可以在竖直方向运动,当运动板运动到最高点时,壳体完全从箱体内滑出,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对的嗅觉检测机构操作,且方便对容器的清洗,进一步减小操作人员的使用难度;本发明可以进行普通检测,即可以检测被检测者闻到和闻不到,还可以进行精确检测,即判定出被检测者嗅觉的灵敏度,装置的功能更加强大,使用的局限性较小,从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嗅觉检测领域,具体是嗅觉灵敏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嗅觉是一种远感,意思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
有些人认为嗅觉功能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所以常忽略嗅觉保健,即使丧失嗅觉也不予以重视。其实,失去嗅觉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状,大多是由于外力大力撞击等意外或是某种疾病造成的,可能是颅内病变或精神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因此不容忽视。目前在体检时,对嗅觉的检测仅限于的闻到和闻不到,不能对被检测者的嗅觉灵敏度进行检测,从而装置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嗅觉灵敏度检测仪,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故事中提到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嗅觉灵敏度检测仪,包括箱体和箱体内的嗅觉检测机构,箱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活动门,所述箱体内通过具有升降功能的连接装置安装有运动板,运动板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有上端和前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嗅觉检测机构,通过减震装置使得外部震动和自身震动的能量被减震装置中的弹簧吸收缓冲并释放,从而一定程度防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嗅觉检测机构被震动损伤,且壳体内还安装有具有显示功能的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使得准确显示检测的结果。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装置由蜗轮、旋钮、蜗杆和螺纹杆组成,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螺纹杆贯穿运动板并与运动板螺纹连接,其中运动板与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且螺纹杆靠近箱体的侧壁设置,且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蜗轮的一侧转动中心,且箱体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且蜗杆的一端延伸到箱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装置由弹簧和伸缩杆组成,所述运动板的上方设有壳体,且壳体和运动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呈矩阵装分布,以实现对外部震动的缓冲,所述壳体和运动板之间还连接有多个伸缩杆。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嗅觉检测机构由容器、安装板、气泵、主导气管、分支导气管、主出气管、呼吸面罩、流量控制阀和分支出气管组成,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泵,气泵的出气口连接主导气管的一端,主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气管连通有多个分支导气管,每个分支导气管上均安装有流量控制阀,且每个分支导气管远离主导气管的一端均与对应的容器相互连通,所述容器通过安装板与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容器的上端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连接有与容器相互连通的分支出气管,每个分支出气管远离对应容器的一端均通过分气管连接主出气管的一端,主出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有呼吸面罩。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背带,背带上安装有用于调节背带长度的调节卡环。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呼吸面罩的放置架,放置架上还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呼吸面罩进行消毒。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内安装有电加热板,电加热板用于给容器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0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