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0256.5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8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卢春喜;王若瑾;范怡平;傅梦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J8/22 | 分类号: | B01J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玲玲;李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床,其包括:壳体;其内设置有用于供固相颗粒通过的中间腔;所述中间腔沿横向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向所述中间腔内输入流体的第一开口和用于供所述中间腔内的所述流体流出的第二开口;第一止挡件,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腔内;且所述第一止挡件沿纵向延伸并伸入所述中间腔的一端内;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背对所述中间腔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于在所述流体自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流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流体相接触,以限制所述流体朝向所述中间腔的一端内流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遏制气体轴向流动和空腔现象的移动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床。
背景技术
移动床中,流固两相呈现错流流动形式,即固相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整体缓慢向下移动,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沿水平方向流动,形成交叉“错流”流动。
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床的床体由分隔结构(约翰逊网、孔板、百叶窗等)分为分气管、颗粒床层和集气管。流体相从分气管流入后通过颗粒床层,经由集气管流出床体。固相颗粒由上部进入颗粒床层,经由颗粒床层到达下料锥,通过阀门流体床体。
由于移动床中的流体相沿水平方向流过颗粒床层,固相颗粒受到较大的水平作用力,容易在流体的上流面(流体的流入侧)附近出现仅有流体,而无固相颗粒的区域,即固相颗粒内出现“空腔”区域。空腔的形成不仅与颗粒床层内流体的水平流动有关,还受到颗粒床层上下两端处流体轴向流动的影响——在流体的上流面的上端,轴向流动表现为流体沿轴向方向发生向上流动,轴向流量较大时将阻碍该区域的颗粒下落,从而促进“空腔”的生成。流体发生轴向流动时,其停留时间远大于中间区域的流体停留时间,影响移动床的工作质量。当轴向流量较大时,更易出现“空腔”区域,此时流体将大量地流入“空腔”中,进而导致“空腔”区域的增大,而“空腔”区域的增大又会加剧流体流入“空腔”中的量,如此使得气体不断地朝向颗粒床层的端部流动,如此使得固相颗粒不能充分地与流体进行接触,从而影响移动床的工作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移动床,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遏制空腔现象的移动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移动床,包括:壳体;其内设置有用于供固相颗粒通过的中间腔;所述中间腔沿横向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向所述中间腔内输入流体的第一开口和用于供所述中间腔内的所述流体流出的第二开口;第一止挡件,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腔内;且所述第一止挡件沿纵向延伸并伸入所述中间腔的一端内;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背对所述中间腔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于在所述流体自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流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流体相接触,以限制所述流体朝向所述中间腔的一端内流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止挡件具有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所述壳体内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隔件和第二隔件,所述第一隔件和所述第二隔件均沿纵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隔件和所述第二隔件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围成所述中间腔,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中间腔的顶壁相接触,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一隔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隔件的上端相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高度差的一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止挡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隔件相面对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二隔件相面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平面、弧面或者波纹面;所述第二侧面为平面、弧面或者波纹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止挡件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止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止挡件沿横向间隔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0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