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38737.2 | 申请日: | 2019-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张晓杰;祖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琳 |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352;A61K31/366;A61P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缺血 缺氧 脑损伤 胃肠道 药物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及其在制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预防和治疗药物中的用途。该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非瑟素,进一步的可以含有梓木内酯。其中当联合给药时,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中非瑟素和梓木内酯的重量份比为:非瑟素17~25重量份和梓木内酯6~12重量份。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优选为口服液体制剂,以便于在患者非自主状态下可以插管给药。本发明的药物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行为学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非瑟素、梓木内酯联合给药的效果好于非瑟素单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脑组织是人体的中枢结构,负责人类的认知行为、行为指令和控制等关键活动。其中神经组织是负责脑组织具体生理功能的关键结构。但神经组织较为脆弱,一旦损伤难以修复。且组织损伤诱发后,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损伤的扩大。人体血液系统承载了营养和氧运输等功能,负责向人体各器官和组织输送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一旦缺血都会引发组织损伤。其中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的损伤尤其严重,所导致的神经损伤会导致人体行为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失去自理能力。如脑卒中等情况下,脑组织损伤尤为明显。
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神经细胞兴奋性中毒、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衡、酸中毒、炎症反应等有关,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NO合酶在内多种物质参与了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过量NO 与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兴奋性毒性及神经元死亡有关。许多研究显示,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患者NO水平存在升高现象。与NO有关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后12小时开始出现,缺血后48小时达到高峰,可能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具有重要影响。
在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的治疗中,维持脑组织血流灌注和血氧供应、抗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神经保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在典型的药物中,胞二磷胆碱能够改善脑血管张力,增加脑血流量;依达拉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损伤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血液携氧能力;神经节苷酯具有神经保护效果。基于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的基本病理机制,目前已经有较多的治疗方法被先后提出,但真正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
发明内容
在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药物,具体为一种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含有药物载体成分和非瑟素。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由药物载体成分、非瑟素和梓木内酯制成。
优选的,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中非瑟素和梓木内酯的重量份比为:非瑟素17~25重量份和梓木内酯6~12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中非瑟素和梓木内酯的重量份比为:非瑟素17重量份和梓木内酯6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中非瑟素和梓木内酯的重量份比为:非瑟素25重量份和梓木内酯12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经胃肠道给药药物中非瑟素和梓木内酯的重量份比为:非瑟素17重量份和梓木内酯8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经胃肠道给药药物为口服液。
优选的,所述口服液的药物载体成分包括纯化水、95%乙醇、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和甘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琳,未经李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8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