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8000.0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0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飞;于峰;陈群;卢朝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云动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R31/00;G05B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孙英杰;陈亮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该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适用于车辆行驶测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集场景数据,场景数据包括车辆在自然驾驶状态下出现危险工况或事故工况时的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第二步,数据归类,将相同类型的场景数据集中在一起形成多组数据基;第三步,数据分析,依据危险工况或事故工况发生时的触发点对数据基进行多次投影收敛形成测试用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能生成随机的测试用例,确保车辆评测的客观性,提升测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测试的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对智能网联汽车或者相关智能产品的客观评测越来越急需。目前,已有的一些网联车辆评测方法,都是基于特定的条件下,只是做一些功能上的验证。车辆即使按照现有评测方法通过了测试,也远远达不到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满足复杂环境的工作要求,也不能区分出不同车辆的好差,更不能让用户相信车辆的安全性。
由于评测中采用的测试用例都是基于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旦熟悉了当前的评测用例,车辆生产厂家便可以针对这些具体的测试用例来进行测试车辆的专门设置,从而获得较佳的评测效果。总体来说,在当前缺乏有效的评测标准的环境下,导致在车辆的性能、消费者接受度、中国工况适应性等方面不能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客观有效评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能生成随机的测试用例,确保车辆评测的客观性,提升测评有效性。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适用于车辆行驶测试,所述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场景数据,所述场景数据包括车辆在自然驾驶状态下出现危险工况或事故工况时的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
第二步,数据归类,将相同类型的所述场景数据集中在一起形成多组数据基;
第三步,数据分析,依据所述危险工况或事故工况发生时的触发点选取一定数量的所述数据基进行多次投影收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所述车辆上装设的数据采集设备来记录所述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所述外部数据包括所述车辆在车道上的位置,人行横道位置,是否包含字符标识信息,与前方车辆、行人以及障碍物的距离及碰撞时间;所述内部数据包括所述车辆的速度、加速度、油门、刹车、行驶轨迹、行驶时间及行驶里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是视频传感器、雷达传感器、T-BOX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依据分类规则对所述场景数据进行数据归类,所述分类规则包括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加速度、碰撞时间、检测类型、道路标识、道路类型及天气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投影收敛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每组数据基投影到同一水平轴线上;
S2、分割提取出分布最密的范围形成收敛区域;
S3、将收敛区域内的所述数据基中除所述触发点以外的数据进行取均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分析包括三次投影收敛,所述数据基通过第一次投影收敛形成一级数据,所述一级数据通过第二次投影收敛形成二级数据,所述二级数据通过第三次投影收敛形成所述测试用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点是紧急刹车点、碰撞点或压线点所对应的时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生成方法还包括,
第四步,判断所述测试用例是否重复,将生成的所述测试用例与已经使用过的测试用例比较,若相同则返回第三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云动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云动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8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