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36575.9 | 申请日: | 2019-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5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黄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祝乐芳;刘芳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发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基于非时隙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机制的网络中,所述网络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共用一个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节点中的发送节点通过第一次空闲信道评估确定信道空闲;
所述发送节点等待延时时长,并在所述延时时长后对所述信道进行第二次空闲信道评估;
若通过所述第二次空闲信道评估确定所述信道空闲,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信道向所述多个节点中的接收节点发送数据帧;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确认帧,更新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节点连续发送成功的数据帧的个数,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节点连续发送失败的数据帧的个数;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调整所述延时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时长为帧间间隔IF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数据帧为长帧,所述IFS为;
若所述数据帧为短帧,所述IFS为;
其中,表示预设的长帧间间隔LIFS,表示预设的短帧间间隔SIFS,表示预设的收发器收发状态切换时长,表示空闲信道评估所需时长,表示动态调整系数,表示取最大值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调整所述延时时长,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调整所述动态调整系数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调整后的动态调整系数计算所述IF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调整所述动态调整系数,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动态调整系数调整为1;
若所述第二数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动态调整系数调整为在1与动态调整系数最大值之间的随机数;所述动态调整系数最大值大于1。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信道向所述多个节点中的接收节点发送数据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动态调整系数选择CSMA算法;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选择的CSMA算法通过所述信道向所述接收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帧;
其中,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所述动态调整系数选择CSMA算法,包括:
当所述动态调整系数为1时,选择1-坚持CSMA算法;
当所述动态调整系数时,选择P-坚持CSMA算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发送节点采用所述P-坚持CSMA算法确定无法通过所述信道向所述接收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帧,则在预设时长后对所述信道进行空闲信道评估,并再次执行所述数据发送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确认帧,更新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包括:
若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到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确认帧,则将所述第一数值加1,将所述第二数值设置为0;
若所述发送节点没有接收到所述接收节点发送的确认帧,则将所述第二数值加1,将所述第一数值设置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65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水速干面料
- 下一篇: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写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