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床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6211.0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2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家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蕾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19/00 | 分类号: | A47C19/00;A47C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本发明关于一种床体结构,其包括一床架及一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第二支撑件,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供对应人体上半身,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供对应人体下半身,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可枢摆地设于该床架且皆呈弯曲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床有关,特别关于一种床体结构。
背景技术
人每天有6~8个小时的时间位于床上,一般认知的床体结构皆是于平坦的硬质的床座上方摆设材质较软的床垫,使用者再直接平躺于床垫上进行休憩。然而,有些使用者常常于睡前以半躺的姿态来阅读书本或使用 3C产品,此时,使用者的腰部、背部处于受力不正常的弯曲状态,日积月累之下,造成人体筋骨不适、肌肉僵硬等问题。
另外,行动不便者待在床上的时间更为冗长,而有需行动不便者因身体虚弱无元气(如病人、老年人),故此类人群通常皆是在床上进食、梳洗,而但碍于本身体质虚弱无力无法单靠自身力气改变躺姿变成半躺半坐的状态,需要旁人协助。并且,当位于半躺半坐的姿态时,身体虚弱人群亦需要在背后堆叠枕头等物品以撑抵住其背部避免其往后倾倒,十分地麻烦且耗时造成照顾者极大的负担,此为使用一般床体结构的弊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床体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体结构,支撑机构能移动于平坦的第一位置供使用者平躺、或翘起的第二位置供使用者半躺半坐,并且于第按位置时,通过弯曲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能符合人体半躺时背部、腿部弯曲的自然形状,能提供充足的支撑力予使用者。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床体结构,包括:一床架及一支撑机构。该床架包括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定义该第一侧面所面向的方向为一第一方向,定义该第二侧面所面向的方向为一第二方向;该支撑机构可摆动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该支撑机构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第二支撑件,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供对应人体上半身,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供对应人体下半身,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可枢摆地设于该床架且皆呈弯曲状;其中,当该支撑机构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未凸出于该第一侧面,且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的弯曲口方向为朝向该第一方向;当该支撑机构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相对枢摆靠近且凸出于该第一侧面;其中,该床体结构另包括有一设于该第一侧面的垫体单元,其中,当该支撑机构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未推抵该垫体单元,该垫体单元平置于该第一侧面;当该支撑机构由该第一位置朝向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推抵该垫体单元连动,进而该垫体单元随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的作动形变;其中,所述垫体单元包括有复数板条及至少一可挠性的连接件,所述复数板条通过所述至少一连接件而沿一组合方向间隔地连结成一体且具有相同的基准面,当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组合方向横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复数板条平置于所述床架且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件的相对上方;当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机构推抵所述复数板条,所述复数板条沿所述至少一第一支撑件的轮廓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支撑件的轮廓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另包括有一动力单元、一第一转杆、一第二转杆、至少一第一推抵组件及至少一第二推抵组件,该第一转杆枢接于该床架且受该动力单元控制转动,该至少一第一推抵组件连结于该第一转杆而成同转动关系,该至少一第一推抵组件的部分位于该至少一第一支撑件相对下方用以推抵其摆动;该第二转杆枢接于该床架且受该动力单元控制而转动,该至少一第二推抵组件连结于该第二转杆而成同转动关系,该至少一第二推抵组件的部分位于该至少一第二支撑件相对下方用以推抵其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蕾格有限公司,未经台湾蕾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6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尾LED屏预警控制系统和车辆
- 下一篇:聚酯并列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