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5664.1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9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典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62 | 分类号: | A61K9/62;A61K31/7048;A61K47/0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6 | 代理人: | 王艺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拉 霉素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通过将双层包衣丸芯按照剂量填充到胶囊中制得;该双层包衣丸芯包括含药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其中,所述含药丸芯含有硅酸铝镁。通过使用特定含量的硅酸铝镁,并且使用了特定的双层包衣,导致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在胃液中的化学稳定性显著增加,同时在胃液中更能体现出缓释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克拉霉素胶囊,尤其是一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克拉霉素是第二代14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80年由日本大正制药株式会社在红霉素基础上通过化学结构改性制得,因此称为6-O-甲基红霉素。克拉霉素的化学名称为13-乙基-2,4,6,8,10,12-六甲基-6-O-甲基-11,12-二羟基-9-氧代-3-(3-羟基-4-甲氧基-2,4-二甲基四氢吡喃-6-氧基)-5-(3-羟基-4-二甲基氨基-6-甲基四氢吡喃-2-氧基)十三碳交酯,其分子量为747.96。克拉霉素是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氯仿、丙酮或乙酸乙酯,微溶于甲醇或乙醇,难溶于水。克拉霉素片、克拉霉素胶囊、克拉霉素颗粒和克拉霉素分散片及克拉霉素原料均已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和2015年版。
克拉霉素通过与50S型核糖体亚基结合,进而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作用和阻止肽链生长,达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目的。克拉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例如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和淋病双球菌等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克拉霉素的抗菌活性随pH值增大而增强,在弱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最强。克拉霉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此外,克拉霉素在治疗非感染性疾病方面也有重要应用。根据文献报道,它具有抗肿瘤活性以及降低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与红霉素相比,克拉霉素克服了对酸不稳定的缺点,减弱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组织穿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和半衰期长;克拉霉素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稳定性好。然而,克拉霉素的溶解性较差,同时,化学稳定性与肠胃pH条件密切相关。隋思博等人(《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4(29), P5564)研究表明,克拉霉素在酸性的胃液环境下非常容易降解,最大只能达到17%的溶出率。这种化学降解作用降低了有效成分在血中的有效结合量,且对药品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中国专利CN1165313C提供了一种在药物浓度达到某一浓度以上时,药物持续作用较长时间的克拉霉素缓释胶囊,该缓释胶囊为微丸胶囊,微丸的成份为克拉霉素,微晶纤维素及糖粉为稀释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适量的羟丙甲基纤维素为粘合剂。上述克拉霉素缓释胶囊虽然通过缓释实现了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改善,然而在胃液环境下的溶出度仍然不佳,同时化学稳定性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需要进一步寻找一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和化学稳定性均较好的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所述胶囊通过将双层包衣丸芯按照剂量填充到胶囊中制得;其中,所述双层包衣丸芯包括含药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其中,所述含药丸芯含有硅酸铝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其中,在所述含药丸芯中,克拉霉素与硅酸铝镁的重量比为250:(70-120)。
优选地,在所述含药丸芯中,克拉霉素与硅酸铝镁的重量比为250:(80-115);更优选地,在所述含药丸芯中,克拉霉素与硅酸铝镁的重量比为250:(90-110);以及,最优选地,在所述含药丸芯中,克拉霉素与硅酸铝镁的重量比为250:(95-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典医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典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5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益生菌包被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普拉克索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