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5216.1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0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蒲天骄;李烨;董雷;张涛;陈乃仕;王新迎;张晨;乔骥;李时光;柳丹;袁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电子变压器 直流 混合 配电网 调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参数;基于所述运行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耦合优化模型,获得交流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和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端口的有功出力;基于所述交流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和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端口的有功出力对所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调度。本发明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高效利用;发挥了PET的柔性调控能力,实现交直流网络的相互协调,互补优化,提高了区域间可控分布式能源的功率交互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协调优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逼近,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趋势,如何将可再生能源组成的高渗透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则需要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Transformer,PET)构成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灵活接入和有效调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集成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高频变压器技术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具备了区域协调、交直混联和多向潮流等特点,能够增加不同网络间的功率交换能力。使得微电网潮流在电网与用户、中压电网与低压电网以及交流电网和直流电网之间双向互动的需求日益增多,相比于单一电能形式的配电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以发挥交流配电网和直流配电网的互补优势,各分布式电源根据自身便利选择不同的电能形式接入电网,增加了分布式电源间彼此互动能力,有利于实现交直流网络的互补运行。
目前,针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协调优化问题已经有大量研究,通过建立运行控制优化模型,提高了分布式电源的消纳水平,实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主动分层分布式优化调度策略,可以减小可再生能源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实现多种能源的协调优化;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或人工智能算法,提高了模型的求解速度和算法的寻优性能。但当前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协调优化方法更多的是考虑模型建立、调度策略以及求解算法等方面,对含有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考虑并不全面,导致按已有方法生成的调度方案进行调度时,出现可再生能源不能最大程度利用,运行效率低,交直流电网不能很好交互等,未考虑网络设备柔性调控能力的优化运行和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互补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含有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案不是最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法及系统,首先构建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耦合配电网络,然后采用分解优化算法对耦合变量和局部变量进行解耦协调控制,发挥电力电子变压器对网络潮流的柔性调控能力,协调分散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内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从而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互补优化。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法,包括:
获取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参数;
基于所述运行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耦合优化模型,获得交流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和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端口的有功出力;
基于所述交流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和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端口的有功出力对所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调度。
优选的,所述耦合优化模型的构建,包括:
以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
为所述目标函数构建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
优选的,所述目标函数,如下式所示:
minf=Ploss.PET+Ploss.AC+Ploss.D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5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