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4683.2 | 申请日: | 201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0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陆宝富;成砺;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模架 构造柱 填充墙 固定模板 进料装置 移动模板 斗式 建筑施工领域 支模结构 支模 技术方案要点 背向移动 调节组件 顶部开口 进料口 浇筑 连通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可依据实际情况,浇筑多种尺寸的填充墙构造柱的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三块固定模板,三块固定模板依次相互垂直形成横截面呈“凵”形的固定支模架,固定支模架缺口一侧设有设置在固定支模架内的移动模板,移动模板与固定支模架之间设有调节移动模板在固定支模架内位置的调节组件,固定支模架背向移动模板一侧的固定模板上设有斗式进料装置,该固定模板上设有与斗式进料装置连通的进料口,斗式进料装置的顶部开口高于固定支模架的高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填充墙构造柱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2、较大幅度提高墙体及房屋的变形能力;3、与圈梁一起形成约束体系,有效限制墙体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保证墙体不倒塌。因而,构造柱直接影响房屋的整体安全性能,尤其对于框架结构填充墙来说,构造柱更是不可或缺。现如今,对填充墙构造柱进行浇筑施工时,所采用的传统构造柱模板一般包括由四块侧模板拼装组成的成型模板、安装在成型模板外侧的多道竖楞和由上至下安装在成型模板外侧的多道横楞。
目前,采用的一种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结构,包括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安装在钢筋笼外侧,其中一块侧板上安装由进料斗,但是这种支模结构筑造的填充墙构造柱的尺寸和结构是固定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需要筑造不同尺寸与结构的填充墙构造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方法及结构,其具有可依据实际情况,浇筑多种尺寸的填充墙构造柱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块竖直设置的固定模板,三块固定模板依次相互垂直形成横截面呈“凵”形的固定支模架,固定支模架缺口一侧设有设置在固定支模架内的移动模板,移动模板与固定支模架之间设有调节移动模板在固定支模架内位置的调节组件,固定支模架背向移动模板一侧的固定模板上设有斗式进料装置,该固定模板上设有与斗式进料装置连通的进料口,斗式进料装置的顶部开口高于固定支模架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支模架安装在钢筋笼外侧,根据实际填充墙构造柱实际所需的尺寸,调节移动模板在在固定支模架内的位置,达到所需尺寸,并通过调节组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斗式进料装置向进料口内注入混凝土。
进一步设置:所述斗式进料装置包括料斗,料斗朝向固定模板一侧固定模板贴合,料斗朝向固定模板朝向一侧设有出料口,固定模板的进料口为竖直设置的条状槽,进料口内设有用于封堵进料口的封堵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料斗注入混凝土,混凝土通过与料斗与固定模板的连通处进入由移动模板与固定支模架构成的支模架内,注满后,通过封堵件封堵进料口,防止混凝土溢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封堵件包括设置在进料口内的封堵板条,封堵板条两侧与进料口内壁紧密贴合,进料口底部设有用于容纳封堵板条的容纳槽,封堵板条部分放置在容纳槽内,封堵板条的长度大于容纳槽的长度,封堵板条背向固定模板一侧设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模架内注满混凝土后,移动封堵板条直至封堵整个进料口,防止混凝土溢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固设在封堵板条上的固定杆,固定杆表面设有外螺纹,固定杆上依次套设有固定垫片和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堵板条移动指定位置后,在固定杆上依次套上固定垫板和固定螺母,对封堵板条的位置加以固定,防止封堵板条脱落滑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4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柱箍、柱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二次后浇圈梁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