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灾备端、生产端及两者之间的数据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4500.7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3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蒋泽荣;钟延辉;邓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本 灾备 数据恢复 存储 生产 数据包括源 周期性生成 差量数据 存储空间 数据生成 系统融合 源数据 备份 容灾 购买 恢复 维护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灾备端、生产端及两者之间的数据恢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灾备端周期性的为生产端中的数据生成副本,并存储周期性生成的副本,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源数据及源数据的差量数据;灾备端选取被存储的副本,并利用其恢复对应的数据,以代替生产端执行其功能,其中所述被选取的副本包括最新生成的副本及在最新生成的副本之前生成的副本。本发明由灾备端一个系统融合容灾和备份这两种功能,能够降低购买和维护成本、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灾备端、生产端及两者之间的数据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较高等级的数据保护需求,并获取较小的RPO(Recovery Point Object,恢复时间点目标)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恢复时间目标),现有技术一般结合容灾系统和备份系统生成副本并恢复数据,具体地,采用远程复制技术使得容灾端保留最新生成的副本以实现容灾,备份端保留多份历史副本以实现备份。
但上述结合仅仅是两个独立系统的功能的结合,不仅需要分别构建和维护容灾系统和备份系统,使得构建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两个独立系统中的大部分数据重复且不能共享,导致存储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当生产端中最新的数据由于逻辑错误或者病毒等原因与容灾端中最新生成的副本不一致时,容灾端无法代替生产端执行对应的功能,整个业务系统将会瘫痪,另外由于备份端不能代替生产端执行对应的功能,恢复数据时需要将备份端的数据返回至生产端,导致RTO时间较长,整个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灾备端、生产端及两者之间的数据恢复方法,能够由一个系统融合容灾和备份这两种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包括:灾备端周期性的为生产端中的数据生成副本,并存储周期性生成的副本,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源数据及源数据的差量数据;灾备端选取被存储的副本,并利用被选取的副本恢复生产端中对应的数据,以代替生产端执行其功能,其中所述被选取的副本包括最新生成的副本及在最新生成的副本之前生成的副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灾备端按照预设周期周期性的为生产端中的数据生成副本,所述灾备端存储周期性生成的副本的步骤包括:灾备端选择与前一个副本的时间间隔等于预设周期的整数倍的副本进行存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灾备端存储周期性生成的副本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灾备端删除生成时长大于预设时间门限的副本,并存储生成时长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门限的副本;或者灾备端检测当前存储的副本的总数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门限,并在总数大于预设数量门限时删除最早生成的副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灾备端按照从晚到早的生成顺序或者根据接收的指令选取所述被存储的副本,其中所述指令用于选定所述被存储的副本中的任意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灾备端代替生产端执行其功能的步骤之后包括:灾备端将执行生产端的功能产生的数据复制到生产端,使得生产端生成并存储对应的副本。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灾备端,包括:生成模块,用于周期性的为生产端中的数据生成副本,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源数据及源数据的差量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生成模块周期性生成的副本;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存储模块存储的副本;执行模块,用于利用被选取模块选取的副本代替生产端执行其功能,其中所述被选取的副本包括生成模块最新生成的副本及在最新生成的副本之前生成的副本。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按照预设周期周期性的为生产端中的数据生成副本,存储模块存储与前一个副本的时间间隔等于预设周期的整数倍的副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4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