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级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32907.6 | 申请日: | 2019-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娟;杨勇;许光令;杨静;李淑红;许绍桐;孟玲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冰泉多多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J1/14 | 分类号: | A23J1/14;A23J3/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邝溯琼 |
| 地址: | 154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蛋白粉 增溶 食品级 改性 加工技术领域 保健效果 高效快速 喷雾干燥 吸收效率 脱色 研磨 蛋白粉 分散性 乳化性 灭菌 交联 均质 酶解 水中 盐浸 生产 溶解 震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级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涉及蛋白粉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添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包括研磨、盐浸、离心、酶解、震荡、交联、均质、脱色、灭菌、喷雾干燥等步骤。本发明提高了大豆蛋白粉的溶解性、分散性及乳化性,使所制得的大豆蛋白粉能高效快速的在水中溶解,并且本发明能有效提升大豆蛋白粉的口感,增强人体的吸收效率,达到保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级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七大重要营养素之一。人体通过日常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来摄取动物性蛋白以及植物性蛋白。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常的膳食途径已不能满足对蛋白质量的需求,也不符合人们饮食健康的消费要求。因此,人们通过对含有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进行加工,提取出高纯度的蛋白质原料,此蛋白质原料再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等行业进行生产加工,通过其产品进行更健康方式的蛋白质摄取。
豆类蛋白粉在食用时往往存在溶解过慢和结团现象,这降低了豆类蛋白粉的品质和口感。提高豆类蛋白粉的溶解速度,防止溶解过程中结团,制备高品质豆类蛋白粉,已经成为各豆类食品生产厂家的迫切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级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提高了大豆蛋白粉的溶解性、分散性及乳化性,使所制得的大豆蛋白粉能高效快速的在水中溶解,并且本发明能有效提升大豆蛋白粉的口感,增强人体的吸收效率,达到保健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食品级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所述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洗净放入温水中浸泡10-12h,后捞出大豆于研磨机中研磨成浆,得浆料备用;
(2)将上述步骤(1)中的浆料加入一倍体积去离子水后,再加入氯化钠水溶液,保温搅拌30-40min,再倒入离心机中,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备用;
(3)将上清液调节PH值至6.5-7.5,加入蛋白酶,保温酶解30-40min,后放入超声震动仪中,反复震荡处理,得震荡液备用;
(4)将震荡液中加入转谷氨酰胺酶,搅拌均匀后,静置交联1.5-2h,在静置交联过程中每隔30min加一次还原糖,搅拌均匀,得混合液备用;
(5)将混合液通入二氧化氯进行脱色处理,后将脱色液进行灭菌,将灭菌后的溶液置于高压均质机内进行均质处理,得到均质液备用;
(6)将上述步骤(5)中的均质液真空浓缩,浓缩后于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蛋白质粉末,再将粉末于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即得到食品级改性增溶大豆蛋白粉。
优选的,步骤(1)中温水的温度为20-25℃。
优选的,步骤(2)中浆料与氯化钠水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为20∶1,保温搅拌的温度,50-60℃,离心机转速为42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
优选的,步骤(3)中酶解温度为45-50℃,超声震荡温度为35-45℃,超声功率为120-180W,时间为15-20min。
优选的,步骤(4)中加入的转谷氨酰胺酶为震荡液质量的1/50-1/60,静置交联的温度为30-35℃,每次加入的还原糖量为转谷氨酰胺酶质量的1/5。
优选的,步骤(5)中采用微波照射进行灭菌,所使用微波频率为600-1200MHz,并且高压均质的压力为2000-4000psi。
优选的,步骤(6)中均质液需真空浓缩至原来的1/3-1/5,研磨后的大豆蛋白粉过120目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冰泉多多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黑龙江冰泉多多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2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