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1621.6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应芝娣;陈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旻投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30/10;H02S40/10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周天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发电 建筑 系统 | ||
1.一种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包括倾斜布置在屋面上方的光伏板和滴水装置,所述光伏板包括光伏板本体(9)和绝缘边框,所述绝缘边框包括上部绝缘边框(3)和下部绝缘边框(11),所述滴水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绝缘边框(3)上的滴灌主管(2)、多个设置在滴灌主管上的滴头或滴水孔(7)和第一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还包括水通断电结构(10)、设置在第一水管上的电磁阀(5)和自动通断电系统,所述水通断电结构(10)设置在下部绝缘边框(11)右侧面与光伏板本体(9)上表面的接触处,用于在所述接触处有导电水层(17)时导电和在所述接触处没有导电水层(17)时不导电;所述自动通断电系统包括设置在光伏板一侧的温差发电系统(1)、用于所述电磁阀供电的供电装置(6)、第一通断电结构(12)和第二通断电结构(13),所述温差发电系统(1)包括第一温差发电结构(14)和第二温差发电结构(15),所述第一通断电结构(12)和第二通断电结构(13)分别设置在所述供电装置(6)与电磁阀(5)的电源连接线上;所述第一温差发电结构(14)与第一通断电结构(12)电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差发电结构的发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发电功率时连通所述第一通断电结构,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差发电结构的发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发电功率时断开所述第一通断电结构;所述水通断电结构(10)设置在所述第二温差发电结构(15)与第二通断电结构(13)的电线连接线上,所述第二温差发电结构(15)与第二通断电结构(13)电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温差发电结构的发电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发电功率且所述水通断电结构导电时断开所述第二通断电结构,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温差发电结构(15)的发电功率小于第二预设发电功率或所述水通断电结构不导电时连通所述第二通断电结构,所述第一温差发电结构(14)的结构与第二温差发电结构(15)相同,其包括铝边框(20)、透光玻璃(19)、EVA胶膜层(27)、设有洞口的隔热板(21)、设置在所述洞口中的温差发电组件(26)、设置在自来水管道(25)且位于温差发电组件背面的换热盘管(23)、导热胶(22)和背板(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断电结构(10)包括第一导电部件(16)和第二导电部件(18),所述第二温差发电结构(15)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一导电部件(16)电线连接,第二接线端与第二通断电结构(13)的第二接线端电线连接;所述第二通断电结构(13)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二导电部件(18)电线连接,第三接线端与供电装置(6)的第一接线端电线连接,第四接线端与电磁阀(5)的第一接线端电线连接;所述第一通断电结构(12)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一温差发电结构(14)的第一接线端电线连接,第二接线端与第一温差发电结构(14)的第二接线端电线连接,第三接线端与电磁阀(5)的第二接线端电线连接,第四接线端与供电装置(6)的第二接线端电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26)包括设有上表面设有吸热涂层(28)的上传热板(29)、温差发电片(31)和下传热板(32),所述温差发电片(31)的高温面与上传热板(29)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胶层(30),低温面与下传热板(32)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胶层(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涂层(28)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与所述光伏板本体(9)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相同或所述吸热涂层(28)的太阳光直吸收比与所述光伏板本体(9)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发电的建筑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涂层(28)由第一预设吸热涂层(33)和第二预设吸热涂层(34)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吸热涂层(33)和第二预设吸热涂层(34)的面积之比根据第一预设吸热涂层(33)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第二预设吸热涂层(34)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和光伏板本体(9)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旻投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旻投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16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发电的光伏系统
- 下一篇:在串联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定位故障的方法